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服务热线:400-811-9908    帮助中心
首页>正文

帕克·帕尔默:感谢大家选择成为好老师

“遇到《教学勇气》,我更加坚信真正的教育源自自我向内的积极寻找,源自师生心灵彼此敞开的滋养浸润。”河南省尉氏县庄头镇第二初级中学教师于松平这样形容他与一本书的关系。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吴国珍,正是这本书的中文译者。通过这本书,吴国珍与自己相遇,与优秀的中小学教师相遇。6月22日,吴国珍终于与帕克·帕尔默先生相遇,开启了超越国界的心灵对话。

当我问自己,作为一名中国高校的教师,我是谁?涌上心头的是感恩,感恩与《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以下简称《教学勇气》)一书的相遇。这本书改变了我的一生,给我带来的最大欣慰,莫过于有中国的教师称我为“生命的译者”。这本书倡导“教导自己认识自我”,指引我不断自我问询:我是谁?

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我,在考大学并非主流的背景下,幸运地在1981年成为一个偏僻的江南水乡小村第一个和至今唯一的女大学生,后来又是至今第一个和唯一的女博士、大学教师。但是,在我的学位、事业、生活好像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岁月里,我的内心却承受着远不如农村早年生活充实的精神荒漠。只觉得心灵漂泊,被一片苍茫包围着,不知道为了什么兜兜转转。

直到2002年香港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专家过伟瑜博士把美国教育家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推荐给我,此后生命中有了一缕照亮前行的光。

作为一名中国高校课程理论和教师教育专业的教师,帕尔默的《教学勇气》引领我认识自我的同时,也引领我开始了与中小学教师的生命相遇的过程,越来越多的教师通过这本书激活了人生。

“这本书简直就是为我写的”

有一位老师说,我教过幼儿园、小学、职业中学、重点初中和高中,在我读的许多书中,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是反复读得最多的,它是能唤醒每个教育阶段的教师内心深层感受的书;也有教育领导和高校教师说,记不清推荐《教学勇气》给多少教师了,还会推荐下去……从2006年开始,为了激活源自心灵的教与学,我带领学生开始与中小学教师共享叙事探究过程,自然贴近中小学教师的内心世界,从最平常的教育生活中分享最小的事情创造出最大快乐的体验,从真实的教育故事中体会优秀校长、教师“做人如水、做事如山” 的人生信条, 开启教育中用之不竭的生命激励源泉。

但是,一位高校教师能够任由自己流连忘返于经验世界吗?那些惯有的理性思维模式强有力地提醒我,你是教育研究者,你要抽象出更有普遍性的规律!但又打心眼里不愿意背离内心的光明,返回所谓的研究规范——埋头文献抽取自圆其说的抽象逻辑体系,或注重收集量化数据进行归纳。在矛盾中,高校教师身份认同的危机也在隐隐萌生。

除了这种隐隐的危机感,更重要的是相比于接触的中小学优秀教师,也仍然感到生命中的缺憾。难以面对的诸多自我问询中,包括为何小学教师对于帕尔默著作的理解,比我身为大学教师的译者似乎还要深刻?为何小学教师第一次读《教学勇气》的分享活动,就会聚焦到直达心灵的“恐惧”上,而我作为译者,从2005年到2009年整整五年,才意识到“直面恐惧”对于回归心灵和谐的非凡意义……

2012年,应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邀请,我新译帕尔默《教学勇气》10周年纪念版,读到帕尔默的前言,他说在该书初版前花了10年时间慢慢吸收自己成功和失败的教学经验。我才有所领悟,小学教师相比于大学教师,更加贴近心灵的柔软处进行教育。以至于教师读者会有这种强烈共鸣:帕尔默说的简直就是我!而人到中年的教师读后的强烈共鸣往往是“这本书简直就是为我写的!”

因此,帕尔默在新版中提到,他当初认为《教学勇气》更适合大学读者,事实上10多年来确实显示出该书在美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巨大影响。他还说,中小学教师读者让他意外和欣慰,而他自己也没有估计到还有医学、法律等领域的许多读者。翻译的时候,我担心中小学教师读不懂。而实际上,中国的中小学教师对本书的回应远远超过大学的教育专业研究者,更不用说其他的专业研究者。我往往会被告知,《教学勇气》不仅中小学教师爱读,连教育学者也有人读,好像这本书本来就是写给中小学教师的。

伟大事物就是我们正在学习的“学科本身”

6月22日,作为《教学勇气》的译者,得到曾经的学生、正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读教育学硕士的郑皓月的翻译帮助,在作者位于麦迪逊的家里,我拜访了帕克·帕尔默和他的夫人。

记得通过书面方式告知帕尔默《教学勇气》在中国教师心灵产生强烈共鸣是在2013年,我心血来潮一口气写了一万多字的文章《作为高校教师我是谁?》,《教学勇气》中译本的审校专家、澳门大学教授杨秀玲也心血来潮不辞辛苦把这一万多字翻译成英文,帕尔默看了后说十分感动。

帕尔默从我的信中了解到,中国教师受益于他的《教学勇气》而尝试着自我更新,把真我活力带入教育教学,多年来以流动举办“教师勇气更新公益活动”的形式发展共同体,并且今年延伸到线上创造精神家园,“教师勇气”群每周一次勇气种子教师轮流主持团队分享,分享阅读《教学勇气》如何让自己的体验有了灵魂,无时空限制地感受内在唤醒的力量和智慧,大家彼此成全、相互支持。帕尔默在回信中非常真诚地为中国教师的成长感到欣慰,并表示愿意参与其中。

当我提到6月6日厦门青年教师共同体在线上研讨聚焦《教学勇气》第五章中“伟大事物魅力”“第三事物”的兴趣,帕尔默作出了更为贴切深刻的回应。

帕尔默认为,伟大事物就是我们正在学习的学科本身。如果是文学,那么它的伟大之处就是人类的想象力,以及还在原始时代的时候就能将其转化为故事的能力;如果是天文学,那么它的伟大之处就是宇宙是如何构建的,又是如何运行的,还有所以与之相关的神秘之处。帕尔默说:“我用‘伟大事物’这一概念,是想表达每一种学习共同体中,或者每一间教室中,都有一个需要阐明的中心。一般来说,我们和学生共处一室,教师或者教师这一边的人会说,学生才是值得尊重的,学生会说教授才是值得尊重的。当我们身处学习共同体中,我们所做的一切会反映出我们对待他人的一般做法。我们一般不会去贬低别人,诽谤他人,我们会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非要通过尖锐的批评去表达我们的意见。所以我认为,在教室里也是同样的,我们像对待所有人一样,给予尊重,去用心倾听别人的声音,去给所有人发声的机会,去保证对话不会被少数的几个人而支配。”

那么,如何实现好的教学?帕尔默认为,我们要做的下一步应该是承认教室中还有第三者的存在,并不只是教授和学生,还应该有我们所学学科的一席之地,学科本身也是一种存在,也拥有自己的声音。我们应该去尊重这个存在、这个声音,就像我们尊重他人一样。只有通过这种尊重才能理解我们学习的学科,才能在它应该被发掘的深度上被学习者所领悟。因为一旦我们把学科平凡化,或者说,我们认为课本只是简单地分解学科,而没有去再现这个学科整体的面貌,那么我们只是把学科看成一种服务学生的媒介,而不是像尊重他人一样去尊重这门学科。你可以把学科想象成空间里的第三者,学生、教师、学科三位一体。试着去关注学科的价值,它值得被尊重的价值,那么你就有了去理解“伟大事物”“伟大事物的魅力”这些概念的基础了。

一个学者并不应该致力于去拆解或者证伪一门学科,学者应该去理解学科本身,理解这门学科的运行规律,不管是个人意义的研究,还是更广范围的学习。将每一门学科当作一种伟大事物,就应当对其给予尊重,这不意味着你需要相信所有事,而是意味着你要去尝试理解这一套理论是如何运作的,它们又会带来怎样的结果和启示,它们对于人类生命又有着怎样的影响。你要做的还应该是带领你的学生去理解这门学科,以及它作为伟大事物存在的意义。所以,“伟大事物的魅力”这一概念意味着在教室里我们应该有的一种姿态、一种态度。你需要发声,我需要发声,学科自己也需要发声,而且也需要被倾听,需要被尊重,就像我们会以一种尊重的态度去倾听互相的声音一样。

这就是为什么帕尔默在书里说,教室既不应该是一个教师中心的,也不应该是一个学生中心的,而是学科中心的。因为学科在教室里就像船锚一样,指引着学习的方向。

超越国界的心灵呼应

帕尔默的阐述吸引我们静下心来沉入倾听。在准备拜访的材料中,无比珍贵的是一批勇气种子教师请我转述给帕尔默的话。陕西省西安市灞桥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赵清风说:“如果没有《教学勇气》,我未必能找到真正的自己。正是以此书为镜,我能够看到并接纳自己的真实面,从而开始拥抱世界的丰富多彩。感谢您以及翻译这本书、介绍这本书给我的人!”对于教师的心声,帕尔默表示感谢中国教师读者,更感谢大家选择成为好老师,在他看来,没有比老师更重要的社会角色了。

彼时,为了我在拜访帕尔默时可以当面把受到他思想影响形成的成果送给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加班加点赶出样书,如此我才得以将拙著《中国教育,这样自然平衡——“教师勇气更新”U境进化》赠送给帕尔默先生。

完成这本书,直接受益于帕尔默的《教学勇气》一书的启迪和照亮。《教学勇气》让我有机缘遇到许多中国教师的优秀灵魂,在聆听中不断深受启迪,有勇气直面教师心灵缺失等危机,经过漫长的摸索,就本土教育大系统如何自然平衡的重大问题,提出期望带来现实改变的原创对策。

书中的理论论证从今年开始,线上线下开放城乡教师群体成长氛围的新生长呼应共振更加强烈,好像在体现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一直坚持的哲学主张:“问题不是我们做什么,也不是我们应当做什么,而是什么东西超越我们的愿望和行动与我们一起发生。”

心灵的相互呼唤显然超出了国界,聚合着人类对生命、对宇宙的敬畏之心,也足于让任何渺小的存在体验到自身完整的喜悦。拜访帕尔默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我们都感受到了中国教师的才华潜力和社会责任感,还有什么比教师成长和内在觉醒更有意义的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运维  

京ICP备1003014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811号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