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服务热线:400-811-9908    帮助中心
首页>正文

“双师教学”:重兵突击关键课堂

时隔一年,讲台上的赵波眼神亮了许多,言语间嘴角常有一抹自信的微笑。“一名思政课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体现在哪儿?”她说,“疫情期间,我教的学生制作出催人奋进的抗疫视频,返校后很多同学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做了重要讲话。如何结合艺术专业学生特点,提升思政课堂的抬头率、感染力?在中国传媒大学,党委统筹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启动“双师教学”思政实验课探索。一名思政课教师与一名专业教师同上一门课,力图寓价值引领于知识传授,打造思政金课。身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研室主任,赵波和音乐与录音学艺术院教师樊娜首批加入双师教学实验,经过一年多的探索,中国传媒大学思政课的课堂出现了可喜的变化。

克服理论距离 引向深度学习

一年前,给音乐和录音专业学生讲授中国传统美德与革命道德专题,赵波请学生把古琴搬到了思政课堂。一曲《梅花三弄》,让学生们在民族经典音乐中体会中华民族的千年风骨。讲到井冈山精神,和着《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的经典旋律,音乐教室樊娜对歌曲创作背景和老区人民对红军的感情娓娓道来。

两名教师出现在同一间教室的形式,让学生们普遍感到新奇,也让一些学生发现,思政课与专业的距离并不遥远。随后一年里,赵波和樊娜、刘晓飞老师合作,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核心理论知识点与中西音乐发展史、音乐家与音乐作品故事以及音乐文化等专业知识充分融合,形成了“音乐人的人生观”、“音乐人的家国情怀”等6大单元的双师教学课。

“这个融合过程可以说艰辛。”赵波说,“拉近思政课与学生心理的距离只是第一步,更关键的突破在于要让理论知识点精准敲击到学生的共鸣点。”这不仅要求教师重新解构整门课的理论知识点,还需要考虑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赵波说,“双师教学课的案例来自专业,更强调挖掘音乐领域的思政要素,形成逻辑问题链。”

在不同的主题下,教学策略也有侧重。例如,音乐中的家国情怀,适合使用案例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爱国与中国精神、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联,更适合用榜样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并通过渗透式和融合式教学法的综合运用,使教育影响从课堂延展到课下,形成良性循环。

“双师教学不只是在一门课上投入两名教师,课堂上要形成良好的双师互动、师生互动,每名教师的工作强度至少是加倍的。”赵波说。此后,同样的思政专题,赵波和樊娜将学生引入《地道战》主题曲作者傅庚辰钻过的地道情境,灵魂发问:“踩着脚下的泥,你的音乐创作,会有什么不同?”

打通成长路径 穿越课堂边界

同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阴军莉曾对学校大三300多名修完思政课的学生做了一个问卷调查,问题包括,“你对思政课的总体感受”“你认为好的思政课应该是什么样的”……结果显示,学生对思政课的普遍期待是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而学生们对思政课的建议,集中在理论能否落地、教学内容能否对接现实。“一句话,学生们期待,思政课理论能够帮助他们解释现实困惑。”阴军莉说。

当前让学生大规模走出校园并不现实,有没有办法让现实走进思政课堂呢?这让阴军莉发现了“双师教学”的第二条路径——“1+1+N双师教学模式”。不止于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混合式教学,给广告学院学生授课的阴军莉与冯丙奇老师尝试让行业优秀毕业生进入课堂,帮助学生在职场或社会现实场景中体验思政课的深远价值。

所谓“1+1+N双师教学模式”,第一个“1”指一位思政课教师,主导思政课教学的整体框架、教学设计以及专业渗透环节及内容;第二个“1”指一位专业课导师,负责思政课教学内容在专业领域应用中的渗透,并深度指导学生思政教学内容传播实践;N指由N位校友构成“业界导师群”,使教学内容能够形象化、具体化和场景化,推动思政课理论内容落地。

由于疫情防控要求,业界导师参与课堂环节通过直播微课形式进行,当行业一线的师兄师姐们出现在课堂上,学生们听到了来自行业现实场景的真实挑战。“‘业界导师’经过学院遴选,都是毕业后在各行业的优秀校友,‘业界导师’讲授的内容事先和思政教师充分磨合,回应学生成长中的困惑。”阴军莉说。

正如一名学生在课后反馈中所说,“这是一门人生坐标课。”阴军莉说,“1+1+N双师教学模式,就是要让学生在思政课堂上运用理论、分析现实、思考人生,在理论维度、专业维度和现实维度的立体构建中,找到人生的坐标。“

重兵关键课堂 聚焦立德树人

两年来,中国传媒大学思政课双师教学的课堂上经常出现校领导的身影,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廖祥忠多次到课堂听课,下了课总要再和老师、学生聊一会儿。廖祥忠说,思政课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课程,对传媒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学校把思政课纳入“双一流”建设,统筹全校资源,通过双师教学等多方面“重兵”投入,力求建设好教学主战场,为党和国家培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新时代传媒人。

管理向课堂前移,让管理层听到了来自课堂的真实诉求。而这些诉求很多是细节。双师教学实验课校内外资源整合怎么保障?怎么考核评价老师们高负荷的创造性劳动?现在,在中国传媒大学,两名教师上一节课,每名教师的课时费都按整节课算,外聘导师专项支持,双师实验课教师在课题申请、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领域有专项……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东建说,推动双师教学,真正实现了课堂需要牵引资源投入。他说,这种牵引成功的关键在于学校党委重视并推动改革的坚定态度,教务、人事、科研等职能处室的管理保障,以及首批启动双师课教学的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和广告学院等院系负责人的组织协调。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傅楠说,学校结合学生专业特点,量身定做思政课,打通了多元思政资源,将学校党建、学生工作、团学及校友资源等深度整合,让大家工作的重点都聚焦到立德树人的主业中来,这个过程同时也是学校导向三全育人的过程。

“双师教学改革产生的溢出效应还在于,老师们感觉到思政为专业教学领航,专业渗透也丰满了思政教学的‘芯’。”学校党委副书记王达品说,双师教学改革撬动了全校对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以及三全育人的再思考再实践,我们将力争在凝练提升的基础上,形成有特色、可借鉴的思政课改革新模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运维  

京ICP备1003014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811号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