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服务热线:400-811-9908    帮助中心
首页>正文

湖北襄阳:教育“神经末梢”上的变革

一项农村教学点建设工程实现了857名“小候鸟”返乡就学——

教育“神经末梢”上的变革   

“我们村教学点不但硬件设施不逊色于城区学校,而且离家近又方便,经过综合考虑,全家一致同意让孩子转回村里上学。”今年春季新学期开学第一天,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朱集镇旺午村教学点的“小候鸟”王亚琪牵着妈妈的手,回到村里就读。

类似这样的变化,正在襄阳市襄州区146个教学点上演。仅今年春季,全区就有857名“小候鸟”返回村里教学点就学。

“黑板”变“白板”——

农村教学点有了发展阶梯

“我们乔庄村教学点,除了这棵50年树龄的白果树还矗立在原来的位置外,其他软硬件设施全部更新了。”不久前,襄州区农村教学点工作现场会召开,年过半百的乔庄村党支部书记乔爱国放下手里的农活儿,自愿当起了向导。“对于娃子们的教育,全村群众从不马虎,总是竭尽所能,给予最大力度的支持。”乔爱国说。

如今,标准化教学楼、教学用电脑、“班班通”设备、丰富的玩教具和宽敞的学生活动场地,在许多教学点已配备到位。“我现在演示的这套‘班班通’设备价值2万多元,包含小学3个年级的全部课程资源。我们经常带着孩子们在网上冲浪,在‘云课堂’遨游。我们教学点的4位教师都能很熟练地使用这些教育信息化产品。”在乔庄教学点现场,一位教师娴熟操作“班班通”上课的场景,让观摩者啧啧称赞。

这只是襄州区农村教学点发展的一个缩影。两年来,为促进农村教学点信息化建设,襄州区投入600多万元完成“教育云”一期工程建设,共建设“班班通”教室187个,同时争取“湖北省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建设项目,为146个教学点建设了“班班通”多媒体教室。在此基础上,襄州区还依托中国移动公司网络构建了襄州教育城域网,建设了14个名师直播教室。目前,该区已建成“班班通”1500多个,占教学班总数的85%,越来越多的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现在都能通过信息化手段享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

经过两年的建设,146个农村教学点硬件设施实现了提档升级和数字教育资源的全覆盖。

教师向乡村回流——

教学点也有“凤凰来栖”

“硬件虽然配齐了,师资还需加强。”下涂教学点负责人顾永斌盼望,有年轻的音乐教师落户学校或来支教。

顾永斌坚守教学点15年如一日,为了补充教学点的师资力量,他动员爱人也来教学点工作。顾永斌经营“夫妻店”的故事,在当地教育圈里早已传为佳话。

为了激励更多好教师扎根乡村,襄州区积极实施“教师暖心工程”,不仅让乡村教师的绩效工资比城镇教师高10%,还让他们享受教师周转宿舍、交通补贴费、定额生活补助等待遇,并在评模表先、职称晋升、培训机会等方面给予15%的名额,保障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这里的生活和镇中心学校一样精彩!”旺午教学点教师韩荣华说,为了农村孩子,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她从镇中心学校回到村里任教,一干就是好几年。

记者在走访襄州区农村教学点时发现,像韩荣华这样的教师还为数不少——既有始终扎根农村教学点的石桥镇崔岗教学点教师崔喜兰和龙王镇长王教学点教师刘亚莉,也有满头银发的伙牌镇周岗教学点教师李慧,虽然年过半百,但在课堂上操作起“班班通”设备却非常娴熟……

为扭转体育教师短缺的问题,去年襄州区向高校引智借力,从武汉体育学院引进96名实习生,通过走教或充实到各个学校等方式,开齐开足体育课。

“实习教师的加入,为我们暂时缓解了体育教师短缺的问题。此外,我们还希望有更多音乐、美术等专业教师加入进来。”朱集镇中心学校校长雷杰说,“师资依然是能否做强农村教学点的关键所在。”

事实上,在襄阳市,农村教学点教师的老龄化以及自然减员的趋势正在加快。以朱集镇为例,全镇现有教师403人,近几年平均每年都在以十几位教师退休的速度减员。2015年,该镇有19位教师退休,今年又将有18位教师面临退休。

“候鸟”变“留鸟”——

教学点也能办出“新教育”

上午第二节课后的旺午教学点,柔和的阳光透过树梢的缝隙,洒落一地光圈。操场上,孩子们正跟着音乐节拍,做着学校老师自编的国学操。置身此景,很难相信自己身在乡村教学点,反倒觉得是在城市学校。

“我叫吴嘉豪,是从武汉转回旺午小学的,老师对我可好了,在老家上学我很开心……”见到记者,吴嘉豪兴奋地说。

两年来,旺午教学点新建了80多平方米的冲水式厕所,硬化校园面积440多平方米,建成了漂亮实用的篮球场、羽毛球场,添置了足球网及一批体育器材和孩子们喜爱的图书。此外,还通了光纤,新建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室,同时还为每名教师配备了备课用电脑。如今,这些放牛娃也能和城里孩子一样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今年春季开学,旺午教学点学生由原来的27人增加到72人。像吴嘉豪、徐蒙这样的近十名小“候鸟”返回老家,实现了在家门口就近上好学、读好书的愿望。

程河镇谢营教学点学生王琪兰,曾经也是一名小“留鸟”,现在却能和镇中心小学的同龄人一起随着歌曲的节拍,欢快地唱起来。课堂上,学生们通过大屏幕和乔庄教学点的孩子同上程河中心学校专职音乐教师罗婷婷的音乐课,并能和中心校的师生互动。

经过两年建设,襄州区146个农村教学点在完成硬件达标的同时,各教学点通过不断举办校内活动,正在纷纷探索适合各自实际的特色化办学路子。旺午、崔营、下涂3个教学点还经常开展各类体育文艺活动,同时还举办汉字书写比赛、绘画比赛。长岗教学点则积极打造“诗香校园”……

“农村义务教育还是城乡统筹发展的连接点,只有为数以亿计的农村孩子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义务教育,才能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社会公平。办好农村教育就是要从农村教学点这根‘神经末梢’抓起。”襄阳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程敬荣说。

为了办好农村教学点,近年来,襄阳市通过采取送教下乡、提高教学点教师待遇、加强教学点的师资队伍建设和加快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等多种措施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学点的教育教学质量。同时,通过加大对农村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完善救助制度和体系,确保学生不因贫失学,确保每一名农村孩子都能顺利、方便地接受更好的义务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运维  

京ICP备1003014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811号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