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服务热线:400-811-9908    操作指南
首页>基础教育>正文

纳入中考后,体育课如何“转型”?

1000米跑考试.jpg

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的考生在参加体育中考的1000米跑考试(资料图片)

前不久,河南省郑州市扶轮外国语学校九年级(2)班学生郭浩田,经过1000米跑、实心球、立定跳远三项测试,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并且由于喜爱运动、积极锻炼,老师给他了平时分满分。最终,郭浩田以69分的成绩通过了今年的中招体育考试,虽然没有达到70分的满分,但他和家长都十分满意。

近日,全国初中升学体育考试陆续在全国展开,初三学生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考试中。面对考试,有人欢喜有人愁:一些人突击练习,成效显著,一举拿下满分;而一些人百般努力之下却效果不佳。

2016年9月,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将体育科目纳入录取计分科目,科学确定考试分值或等级要求,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中考体育能否促进学校体育发展?如何避免出现体育应试的情况?体育成为中考科目后将会发生哪些变化?记者就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体育过程性评价怎样落到实处?

从今年寒假开始,北京市丰台二中初三学生周新就在妈妈的陪同下,开始了中考体育的冲刺训练。篮球运球、掷实心球、1000米跑,每到周末,他都会在学体育出身的妈妈指导下一一加以练习,三项成绩稳中有升。近日,参加中考体育时,周新发挥出色,三项成绩都过了满分线。

周妈妈告诉记者,孩子上中学后,由于有了体育考试和过程性评价的要求,“作为家长,我们对孩子的体育锻炼也重视起来。刚开始我们就是想不能让孩子在体育考试中丢分,时不时地督促他参加体育锻炼。现在孩子不仅喜欢体育运动,学习成绩也好,体质也得到增强”。

近年来,随着各地中考体育的深入开展,学生、家长、学校、社会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都在逐步提升。

当年积极推进中考体育的教育部体卫艺司原副司长曲宗湖认为,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不断完善后,呈现出较好的效果:使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得到提高,保证了体育课的正常进行;促进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积极性,使初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有助于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加强了学校体育的科学研究。

四川省天府七中校长陈刚认为,中考体育起到了“指挥棒”的作用,不但激发了学生参加锻炼的热情,也带动了学校坚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安徽阜阳太和二中校长时浩说,体育成为中考科目后,学校会更在意学生的体育锻炼。“这关系到学生的中考成绩和升学,我们会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大体育在整个学业中的比重。”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教体局副局长邱云告诉记者:“孩子升学压力很大,对孩子来说,哪门功课重要,精力就自然会投向哪里。郑州市在实施中考体育之初,很多家长不认同,认为孩子胖一点或者戴副眼镜不算什么。但现在,绝大部分学生和家长都已认识到中考体育的积极意义,尤其是成了中考科目后,更重视体育了。”

北京市也先后对中考体育进行了数次改革:一是增加了中考体育的分数,把过程性考核纳入其中;二是丰富考试项目,完善考试标准,把足球、排球项目纳入考试的选考内容,并不断修订考试标准;三是引入智能化的测试仪器,提高考试的公平性;四是把体育考试的管理权委托给考试管理部门,改变了“管办不分”的状态。

与北京市一样,近年来,为了加大对平时体育锻炼的考核,不少地方都将日常考核计入总分。目前,各地体育成绩占到了中考总分的30分至70分,如北京、河南等;少部分地区实行高分制,有的甚至达到了100分,如黑龙江省大庆市。

在中考体育改革中,对于如何运用好过程性评价推动学生平时的体育锻炼,各方看法莫衷一是。教育部曾多次发文要求采取“过程性评价+现场测试”的方式,但在2015年,教育部委托专业机构对全国19个省的99个城市的体育中考方案进行比对分析发现,采用“现场测试”的城市占到总数的64.6%。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表示,在目前我国诚信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过程性评价如何真正落到实处,值得各方关注。

怎样避免“考什么练什么”?

记者上班每天都要路过一所学校,这所学校里长期在篮球场上摆放着一些障碍标志物,学生每天几乎都要做同样的动作——运篮球过障碍标志物,却很少见学生们进行篮球比赛。一打听方知道,学生是在每天练习中考项目——篮球运球过障碍,希望以此实现提高中考体育分数的目的。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在今年的全国政协第三次全体大会上提出提案:青少年对体育的热爱来自兴趣,兴趣要从小培养,需要习惯养成。学校体育课不能成为“挣分课”,不能“只练考试项目”。建议改变学校体育教学“重体能、轻技能”的局面,注重兴趣养成,做到基础能力和专项技能并重。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展专项体育教学,使学生最终成为有兴趣、懂门道、会欣赏、能参与的忠实的体育消费者。

正如姚明所说,在有的地方,个别学校从初一开始就只上中考体育考试项目,没有任何技能教学,更别提从兴趣化入手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教学了;还有一些地方,把体育课上成了体质达标课,成天练体能,学生上了多年体育课却学不会一项技能,背离了体育与健康课的本意。记者前不久在重庆、北京等地的个别学校看到,初二的体育课已经被上成了实心球课和仰卧起坐课,成了名副其实的“应试课”。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研究所所长吴键博士认为,个别地方出现的体育应试现象,至少在以下方面深深地伤害了孩子们和学校体育:一是让孩子们厌恶体育,二是让孩子们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体育课,三是让孩子们一项运动技能都学不会。

毫无疑问,作为破解学生体质下降的一剂良方,初中升学体育考试无疑起到了其应有的作用,但应试现象的“苗头”似乎在警示我们,体育的应试现象也需要治理。

记者调查发现,体育成为中考科目后,一些地方已经开始调整思路,将更多体育项目加入到考试题库中,同时在秋季或春季开学时,公布考试内容。“这对改变‘考什么练什么’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也为孩子们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基础。”江苏省常州市的一位校长说。

体育课程该如何调整?

“体育成为中考科目后,必须在课程建设上做一些调整和改变。”河南省郑州市扶轮外国语学校校长董慧蕴说,“首先是课时量的增加,既然享有与语数外同等的地位和待遇,那么课时量应该有所增加,不然很难保证它的中考科目的地位。”

在董慧蕴看来,课时量的问题需要学校内部进行调整,“因为总的课时量是不变的,要提高体育课课时量,多少会冲击学校的社团活动、校本课程,包括自习课。不过,一周拿出几节活动课,把体育运动课时量加进去是可行的,这样也可以增加孩子们的运动量,提高锻炼的有效性”。

陈刚认为,体育的课程价值除了体育本身,即对身体健康有价值外,还有意志品质、团队意识以及胜不骄败不馁等育人功能。因此,作为一名校长,一定要真正认识体育的育人价值。陈刚在担任天府七中校长之初,就规定初中每天至少有一节体育课。“我跟我们的小学校长说,如果我是小学校长,体育和艺术的课时一定要跟数学和语文课时完全相当,甚至超过它。”

长期分管体育学科的邱云认为,体育成为中考科目后,课时肯定不够。“把课时调到与语数外一样的标准根本不可能,金水区的做法是,所有的技术、技能都在课上教,学生的体质、体能在大课间活动中练。重要的是要保证学生在校上下午的两个大课间(各半个小时)时间。”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中学校长姚焕成指出,体育一旦成为中考科目,体育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必须要有很大的提升才行。“体育教师一要起到引导、引领作用,二要起到榜样作用,要‘行为世范’地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

重庆市南岸区在体育成为中考科目后就开始了一系列的动作:校长或分管校长深入第一线落实中考体育各项工作;通过家校结合共同帮助孩子。比如,在学生家长与任课教师之间建立了中招体育考试的QQ群,方便了解和辅助学生的学习、复习情况;充分利用三级教研网络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焦点、热点问题进行多项与专项教研;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为目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专项“课课练”,提高运动能力和水平,每月、每学期均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检测。

这些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南岸区教委副主任唐文告诉记者,2016年南岸区参考人数为7643人,全区平均分为45.81(满分为50分),2017年南岸区参考人数为7895人,平均分为46.22,净增0.41分,增幅达0.9%。“最令我高兴的是,一年来,学校体育的学科地位进一步提升,坚持课余体育锻炼的人数陡增。”唐文说。

在吴键看来,如何落实“体育科目纳入录取计分科目,科学确定考试分值或等级要求,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的要求,是摆在学校体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作为学校体育管理部门及学校体育工作者,必须精心设计,严密组织,确保中考体育健康有序推进。

吴键认为,要真正实现体育的中考科目地位,必须在完善体育考试制度、落实和维护体育考试制度等方面下功夫。

首先,完善制度就是要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体育考试制度体系。与语数外的考试制度相比,当前的体育考试制度体系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在不断完善中,将其“锁进制度的笼子”,用制度规范行为,用准则培养习惯。

其次,好的制度贵在落实,其生命力在于执行。因此必须在抓好体育考试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贯彻落实上下功夫,要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及时贯彻落实体育考试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者追究责任。

再其次,要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观念,在体育考试中做到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

最后,要研究标准。目前我国的体育考试从30分到100分不等,既有“一考定胜负”的考试方法,也有“考试+过程性评价”的综合评分。然而,究竟是30分合理还是100分合适,谁也说不清楚,久而久之,体育考试的科学性、公平性难免受到质疑。

“但无论怎样,体育考试都应遵循几个有利于:有利于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参加平时的体育锻炼,上好体育课;有利于对学生的体质健康进行全面综合评价;有利于保证学生的安全、减轻学生的负担;考试的方法要简便易行、公正合理。”吴键说。

分享到:
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运维  

京ICP备10030144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811号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