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服务热线:400-811-9908    帮助中心
首页>正文

这几方面狠下功夫,教师才能“教”更有魅力,“研”更有实效

人生有三种境界:为生存的境界,为情趣的境界,为价值的境界。教师人生的三种境界则是:消除职业倦怠,享受职业情趣,实现职业价值。教师应追求情趣境界和价值境界,如何保持和达到情趣境界和价值境界:要有高品质的学习,要有深度的思考; 要有创新的研究,要有务实的行动。教育教学也一样,要在教学中研究,研究中教学,在创新教学中研究。

强化学科教学研究

教师要加大对魅力课堂教学的研究力度,以“魅力课堂”为轴心,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向40分钟要质量,深入挖掘“教师魅力”“教材魅力”“教法魅力”“学法魅力”,融“四个魅力”于一体,使课堂成为“激情课堂”“趣味课堂”“活力课堂”与“创新课堂”。

新时代的学校魅力课堂,是高效而终身受益的课堂教学,主要特点有:正——正确、先进的价值观;高——高层次学科素养;思——高品质思维能力;实——扎实的学科基本功;通——通联广达;引——引生入“胜”;问——好问题驱动教学;比——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活——让学生动起来;趣——乐趣、兴趣、情趣。

提升课堂研磨能力

教师教研要提升课堂研磨能力,一是“独磨”:基于个人经验的磨课。教师个体对课例进行深入而独立地推敲,积累各类素材,完善教学思路;二是“互磨”:基于同伴互助的磨课。团队教师继续对课例进行研究,改进方案,在思维碰撞中提升认识;三是“引磨”:基于专家引领的磨课。在专家的指导下,教师突破思维定势,拓宽眼界,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四是“研磨”:基于个人反思与研究的磨课。根据前期磨课的实践成果,倡导教师重新对课例进行反思与提炼,捕捉蕴藏其中的教学规律,及时记录,细细品磨。

通过打造“高效魅力课堂”,突出教师个人的教学特色,通过教师的思想魅力、文化魅力、个性魅力、情感魅力、艺术魅力等去影响和感染学生,让课堂充满激情和智慧的力量。

促进高效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一种建构的、主动的学习,构建基于“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学习评价+社会知识网络”为一体的学习元平台,以促进深度学习的高效发生。深度学习行为可划分为接受中学、做中学、联系中学、重构中学、交流中学、比较中学、反思中学、创造中学、教中学等九种。深度学习促进了高阶思维的发展,实现了从个体学习向群体协同的转变,从知识接受到知识创生的转变,从学习者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教师需要成为学生不间断读书、深度学习的榜样。

读书是最好的学习方式,那么教师读什么呢?一读教育经典,真正的经典永恒而平易;二读教育报刊,了解同行在思考什么;三读人文书籍,拓展自己的人文视野;四读中学生写的和为中学生写的书,走进学生的心灵。教师的深度学习要与经典相伴,与大师对话,让读书成为习惯,让阅读改变命运。

不断反思超越自我

反思,就是教师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借助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进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美国学者巴里斯指出,“反思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对于教师进行良好的教学也具有重要作用。”“反思型教师能通过观察自己学生的行为和自己的行为经常进行自我评价”。

为什么要反思?我们需要改进教学、完善实践,需要超越自我、专业成熟,需要使教学课题研究走向深入、揭示规律。

反思什么?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言论、教学行为、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反思身边最熟悉的教育现象,反思身边最平常的教育小事,反思教育教学中的困惑得失。

怎样反思?做课后反思,写教育叙事,写教育案例,与同事交流感想。用脑袋行走,做思考的实践者;用脚板研究,做实践的思考者。

总结讲好教育故事

自我总结、提升经验的过程,有助于将已有的经验系统化、理论化,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提倡教师进行教育叙事研究。教育叙事就是“讲教育故事”,要求教师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解决自己的教育、教学问题,然后将怎样遇到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整个教学过程“叙述”出来。

教育叙事是教师以归纳为思维方式,以反思为其根本特征,以“故事”为载体,以叙事为途径,归纳获得某种教育理论或信念的。

教师在叙事中总结反思,在总结反思中深化对问题的认识,在总结反思中提升原有的经验,在总结反思中修正行动计划,在总结反思中探寻事件或行为背后所隐含的理念和思想;所叙之事是教师的故事,是教师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研究实践中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它是真实的、情境性的,是丰富的,也是平凡的。总之,可供我们写作的体裁很多,除论文以外,还可以写教育随笔、读书随笔、教育案例、课堂实录、说课记录、教学反思、教学日志、教学设计、课程故事、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个人经验介绍、专业成长感悟等等。

作者:苏静(北京实验学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运维  

京ICP备1003014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811号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