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服务热线:400-811-9908    帮助中心
首页>正文

浙江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启示录

半亩方塘流水长

——浙江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启示录(上)

W020210119328528677173.jpg

进入冬季,作为杭州市传统体育特色学校,建德市新安江第一小学根据各年级学生成长的特点,开展传统体育项目,乐享运动。图为师生们一起跳竹竿舞。 宁文武 摄

率先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且为全国提供优质均衡的“浙江样本”。

不断深化中小学新课程改革,为全国课改提供“浙江方案”。

学前教育的“安吉游戏”,职业教育的高水平产教融合,高等教育的浙江省级战略。

……

进入新时代,作为全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探路者、先行地,浙江教育奋发有为,成绩斐然。

回溯这一路,谁是最坚实的力量?浙江省教育厅党委书记、厅长陈根芳给出答案——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也是推动教育发展的第一动力。振兴教育必先振兴教师,优先发展教育必须优先建设教师队伍!

选出最适合当教师的“苗子”

来自浙江海宁的张诗源,从小到大都是老师眼中的“优等生”。她品学俱佳,会拉二胡,还是个街舞高手。2020年,张诗源报考了浙江师范大学的小学教育专业。

“妈妈是老师,我从小就有当老师的梦想。现在教师的待遇、地位都在提升,是个不错的职业选择。”张诗源说。

此话不假。张诗源的同班同学有7人报考师范。2020年,浙江师范大学21个师范专业平均录取名次比前年提高了3000名,“当教师”已处在青年学子的择业风口。

如何从诸多考生中严选出未来的教师?早在2012年,浙江的师范类院校就跳出“高考定终身”的定式思维,开始采用“三位一体”的方式进行选拔,高考占60%、面试占25%、学考占15%。

面试是一大变量,考题的综合性、延展度最强。张诗源拿到的题目是:朗诵一段材料,在黑板上用板书进行概括;续写一个故事;表演一段才艺。三项任务要在20分钟内完成,不准“拖堂”。

考官的观察点是:考生能否应对自如,能否在短时间内充分施展才华,还有个人的语言风格、神态举止,是否具备教师的亲和力等。为了检验实力,有时考场还会临时布置成课堂,让志愿者扮演学生,与考生互动。

“高考分数中看不到的能力,映照出了一名教师的潜质。选拔乐教、适教的苗子,决定了今后培养的质量和高度。”一位考官说。

跨过了这道门槛,张诗源进入大学后如鱼得水。尽管不是班里高考分数最高的,但她当上了团支书,加入了两个社团,还负责学院学生心理部的工作。据浙师大某课题组跟踪调研结果显示,“三位一体”录取学生在专业认同、平均学分绩点、党组织与学生组织参与、获奖、竞赛、荣誉等方面,整体优于“裸考生”。

解真题、见真效的改革,往往势如破竹。“十三五”期间,浙江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特殊教育三个专业“三位一体”招生录取占比逐年提高,至2020年已达到三个专业招生总人数的85%。高校纷纷祭出拳头专业参与“三位一体”招生,个别专业达到了100%。

在师资储备上,最终用人单位——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也有“抓手”和“话语权”。浙江在国内较早提出:面向偏远山区、海岛、乡村及紧缺学科领域,地方落实编制,实施定向招生培养,补齐相关地区和领域的教师短板。

松阳县首个试水,在符合高考分数线要求的基础上,随机抽取地方名师担任评委,对报考学生进行过关性面试,其中心理测试题占多数,以期检验教师是否有志于服务农村偏远学校。“每年都会淘汰一些考生,多是爱岗奉献精神这一点上不过关。”一名评委直言。

这批定向培养的教师,毕业后由县教育局统一调配到农村小学任教,服务期6年。本科期间,教育局会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奖励。如考上研究生,服务协议顺延,还可享受免学费,给予当地教师基本工资待遇等。学成归来的全科教师很快成了“香饽饽”,农村学校给出一致评价:师德师风好,基本功扎实,工作稳定性也强。

招生改革释放的效应,在招生数上可窥一斑。“十三五”期间,浙江“三位一体”、定向招生、面试招生(五年制学前大专)的招生数,约占全部招生总量的40%。一大批有志于当教师、有能力当好教师的优秀学生,迈入了师范专业的大门。

点准师范生培养的“穴位”

浙江设置师范类专业的高等院校共21所,年均师范毕业生1.5万余人。其中,70%的毕业生选择中小学就业,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培养“站得稳”讲台的教师,师范教育必须找准穴位精准发力。

“专业紧跟需求走。”2018年,浙师大启动全国首个高中双学科复合型教师培养工程,校方立下了军令状。彼时,浙江高考改革进入“深水区”,实行“7选3”以后,学生选考科目的不确定性,导致学科教师出现结构性“短缺”和“富余”。

无先例可循,学校硬是蹚出一条路。编教材、排课程、找师资,地理科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复合)呱呱坠地。这次双学科复合不是简单的“1+1”,也不是双学位培养。4年160个学分增加到了175个学分,通识课以地理科学专业为蓝本进行重构,原有的“马哲”“毛概”等通识课程升级为专业核心课程。同时,地理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进行一定程度的精简,如“地理学导论”可以在后续教学中展开,不再单独作为教学内容。

两年试验下来,专业、教学、师生三者之间的匹配度日趋完善。2020年,浙江获批教育部改革试点项目,全面启动高素质复合型硕士层次高中教师培养,确定“地理科学+思想政治教育”“化学+生物科学”“物理学+教育技术学”“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等复合专业,考核合格学生可直接申请两个学科的中学教师资格证书。

专业是骨架,课程是血肉。

在杭州师范大学学生评分最高的“双师课”,记者看到了有趣的一幕:两名教师同台授课。杭师大教授王崧舟先用教育理论为课堂主题进行铺垫,来自一线学校的名师现场演绎原汁原味的教学片段,王崧舟适时“点睛”案例背后的理论基础。整堂课下来,理论、实践“一鱼两吃”,学生意犹未尽。

杭师大教育学院副院长许建美介绍,传统师范教材比一线教学滞后,为了补齐短板,学校引入一线名师的“活水”,与高校教授共同编写教材,设计教学,已开发出10多门双师课程。

还有,温州大学以创意戏剧为载体的全程化大实践课程,绍兴文理学院教师教育专业的模拟教研室,湖州师范学院的“儒师课堂”。浙江高校的师范教育已不局限于“三尺讲台”,师范生的教育理念也为之启蒙:只要教学效果好,课程可以不拘一格。

课堂之外,课程意识在教育实践中也打下了钢印。“过去那种随意找个学校上几堂课,盖几个章的做法,行不通了。浙江采用的是课程式全规程管理。”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周跃良说。

教育实践涵盖见习、实习、研习3个模块,每个模块均分教学工作、班级管理工作和教研工作3项任务。“三习”总时间不少于18周,其中教育实习时间累计不少于10周。规程管理标准化、具体化,譬如实习生授课数不少于12节,听课不少于20节,参加评议不少于3次,至少主持开展1次主题班会或者教科研活动……学生怎样实习,导师怎样指导,就此有了参照系。

接收实习生的学校也有门槛,原则上是浙江省认定的教师发展学校。教师发展学校由教育行政部门、高校、中小学三方共建,对场地、师资、实践课程、评价等都有一整套严格的要求。教育行政部门的介入,加之建设情况纳入地方教育科学发展考核指标,各地中小学没有视之为负担,反而申报十分踊跃。“十三五”目标是全省建成1000所,现在已认定1300余所。

“我们把实习生当作自己的老师来看待。”金华四中校长童桂恒说。实习生配备有双导师,个人的教育教学行为、导师的评价和建议全部留痕。这些数据会被上传到浙江智慧教育教师平台,最终计算出实习的学分。

周跃良介绍,浙江的师范生教育实践改革有着“两手硬”。一是,规程管理缺位的师范专业不能被认证。二是,教师发展学校履行职责不力将被摘牌。

一套体系,一个“实”字,点中了师范教育的穴位。由浙江师范大学发起、120多所师范院校参与的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浙江学子已连续六届蝉联第一,实战能力可见一斑。

瞄向教师继续教育的实效

5年不少于360个学分,政府买单、全员培训、分层分类、自主选择。浙江2011年启动的中小学教师职后专业发展培训制度改革,直到今天在国内依然属于旗舰配置。

改革要解的难题是:一刀切的行政指令式的培训让教师疲于应付。只有自主制定培训计划,自主选择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培训地点,教师才能从“要我学”到“我要学”,避免教育教学工作“电量不足”。

培训分学前教育、小学、初中、高中、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6个类别,分初、中、高3个层级及新手教师、普通教师、骨干教师、名师等不同梯度。

宁波市鄞州区堇山小学教师徐婉羚入职4年,适合参加初级培训。首次登录选课平台,须注册个人基本信息。根据信息,系统会自动推送40多门适合徐婉羚的课程。“操作太人性化了!”徐婉羚一阵激动,添加几门放进“购物车”。再刷系统内其他课单,徐婉羚看见当地“网红教师”的名字,毫不犹豫选择了她的课程。

目前,浙江有201家省内外的培训机构通过资质认定,年均发布项目12000余项,除了主打的专业课程,也有栽花种草、健康养身、户外运动等涵养教师综合素养的课程。

海量课程,自主选择,对培训管理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最初,高校在培训中比重较大。随着选课的细化和各地的实际诉求,近些年培训工作重心下移,各县市区扮演了桥头堡的角色。

“地方统筹,在90个学分的集中培训上作用尤其明显。”鄞州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任洪说。按照规定,教师5年内要完成一次90个学分的集中培训,难免会带来工学矛盾。教师选课的相对分散,也给组班工作造成困扰。

为此,鄞州区全区划分为13个片区,每个片区有师训站长,各中小学有师训员。教师进修学校把预报名的名额划分给师训站长,师训站长于学期初召开会议,统筹区域内各校培训计划,师训员充分尊重教师的选课意愿,开展个性化的选课辅导,使培训课程资源效益最大化。这一措施也有效缓解了工学矛盾,让每一位教师放心选课,安心上课。

鄞州区只是浙江的一个缩影,这项成熟的改革已基本实现省域内的培训优质均衡。据统计,浙江教师年均选课人次达97.5万,年人均培训达到90.8学分,其中自主选课占70%以上。

量变的同时,质变也在发生。

学分制管理。改了过去培训结果仅体现为学习时间的简单记录,变为培训层级、形式、学时、质量综合计量和科学评价的导向机制,教师完成课题、发表论文、指导青年教师、支教工作等都可以折算成培训学分。

政府统筹经费。改了过去争取到经费就多培训、没有经费就少培训的临时抱佛脚,变为各地必须按中小学教师工资总额的3%(其中的70%按人均拨到中小学)、各中小学校必须按公用经费的10%来保障教师培训。仅丽水市,教师每年的人均培训经费就有3800多元。

浙江还建立了省、市、县及培训机构四级教师培训质量监控体系,实施培训网上管理监控和教师评教常态化。能者上、庸者下,养得一泓教师培训的汩汩活水,常学常新。

问渠那得清如许

——浙江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启示录(下)

W020210119328528893176.jpg

近日,建德市洋溪小学开展党员教师关爱留守儿童结对助学活动。党员教师将自己购买的保暖物品赠送给结对的25名留守儿童,让他们在寒冷的冬天里感受到关爱。宁文武 摄

作为全国经济发达地区、人口流入地,近年来浙江的教育事业版图不断扩张。城区学校新建扩建、学前教育大力发展、农村学校全面振兴等,使教师的需求激增,教师招聘的火爆场面频频出现。浙江省采取一系列措施,引导一大批有志于当教师、有能力当好教师的优秀学生走上讲台。

做好了增量文章,改革进入下半场。面对一支60余万人的教师队伍,怎样运用政策杠杆,撬动每一名教师的事业心,发挥每一名教师的德能勤艺,让学生真正获益,同样是一门学问。

善用,处理好人与岗的关系

因为县管校聘,嵊州市高级中学教师沈洪林迎来了事业的“第二春”。

沈洪林原先在嵊州市马寅初中学工作,后来学校规模缩减,教师过剩,老沈因年龄较大,无奈“被”退居二线。

2016年,嵊州在浙江率先试点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老沈沉寂多年的那颗心又跳动起来。通过精心准备,他成功竞聘到嵊州市高级中学的一线教学岗位,奋战职业生涯的最后4年。校方对他的评价是:老骥伏枥,是年轻教师的表率,学生也体验到了“姜还是老的辣”。

编制和岗位统筹,人尽其才,这是浙江县管校聘改革的精髓。嵊州2020年启动第二轮“县管校聘”,先由编制部门核定编制总量,人社部门核定岗位总量,教育部门把编制和岗位分配到具体学校,并根据教师交流轮岗情况,及时调整岗位数量,做到一校一策。非教学一线的,如图书馆管理员、实验室管理员等退出“高级岗位”,统筹保障一线教学岗。

“县管校聘不是搞丛林法则、优胜劣汰,而是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所以教育局、编制、人社部门对编制、岗位的统筹极其关键。”该市教体局有关负责人说。

在此基础上,各校教职工提出岗位竞聘意向,经学校量化考评小组和现场考评小组综合打分,择优聘任。通过学校竞聘、跨校竞聘和组织调剂完成所有岗位的聘任,落聘教师当年度起在原聘用学校待岗培训,发放待岗工资。

县管校聘是个大框架,针对教师的实际情况,嵊州也有一系列的“微创手术”。农村小规模学校考评小组人数不够,采用分区连片的方式进行组团评聘。各校可选出10%的优秀教师参与直聘,孕期哺乳期、临近退休、身患重病的教师也可直聘。还有,教师如从城区优质校竞聘到农村学校可一路“绿灯”。

整个竞聘过程,领导包干、全程录像、实时汇报,分管市领导动态指导,教体局派员进驻各校监督,保证流程的公开透明、可追溯。竞聘结束后,教体局组织各层面座谈会,以期完善今后的方案。教体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县管校聘第一轮时还有人提出疑义,到了第二轮教师们已经驾轻就熟,实现了“零投诉”。

嵊州的成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样本,到了2019年,浙江实现县管校聘改革地域、学段和教师全覆盖,是全国第一个实现全覆盖的省份。据统计,2017年—2019年,浙江调整了5786所中小学校编制配置方案,调整了5961所中小学校的岗位设置方案。超编学校成功减编4841名,跨学段调整编制3467名。

教育部门对编制和岗位的有效统筹,解决了教育系统存在的编制和岗位学校之间、学段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激发了教师干事创业的活力。3年间,浙江申请担任班主任的教师超过15万人次,1300多名教师从教辅岗位竞聘到教学一线,超万名教师从城镇学校和优质学校交流到村校。

善管,处理好管与放的关系

县管校聘,教师从“学校人”变为“系统人”。在学校“就位”后,教师的权益如何保障?学校能用的政策杠杆还有哪些?教育行政部门该如何给学校赋权?浙江找到了改革的突破口——扩大学校人事工作自主权。

“过去教师参加高级职称评审,材料要层层审核并送到设区市教育局。评审专家不了解教师平时的教学工作,只能靠书面材料来评价,师德第一标准和教学中心地位都得不到充分体现。”浙江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副处长陈钦林举例说,教育行政部门如果捏着人事权,学校“看得见却管不着”,办学活力必然受到制约。

2018年,浙江试点在30所中小学校开展高级教师及以下职称自主评聘改革,绍兴一中位在其列。该校名优教师、资深教师多,但高级职称的名额有限,竞争十分激烈。原先按照上级部门的统一标准,难以甄选出最佳人选,反而会带偏到“唯论文”的死胡同里。评职称一度变成教师又爱又怕的事情。

成为试点后,绍兴一中立即取消论文鉴定环节,重点考察教师的师德表现、课堂教学能力和班主任工作,同时结合学校特色给具有特定教学能力的教师开启专项通道。所有的细则由校评委会研究制订,教职工大会通过,教师达成共识。

进入评聘环节,80%的权重为量化指标,各学科组“错位核算”,计算结果点对点反馈给教师确认。20%的权重为评委会打分,评委会由校内外专家组成,随机抽取,临时通知。

最近一次,该校30名教师评上了8名,其中有一名教师量化指标不突出,但平日里工作勤恳、学生评价高,评委会还是打出了高分。校党委副书记孙洪亮说,指标公开、程序透明,使得教师对最后的结果无任何异议。“从长远来看,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有了行军图,每个人可以对照指标精准发力,于全体教师是有益的。”

2019年浙江把自主评聘试点扩大到100所学校,2020年实现普通高中高级教师及以下职称自主评聘全覆盖,400多所初中、小学和幼儿园开展一级教师(中级)及以下职称的自主评聘。放权后,学校有了新的指挥棒,“干什么、评什么”落了地。杭州第二中学、宁波效实中学向班主任工作满15年且仍在岗的教师倾斜,引导更多优秀教师坚守班主任岗位。遂昌民族中学把音、体、美、劳等学科教师辅导学生的工作纳入评价范围,引导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他权力也在下放。如绍兴市下放了教师录用权、岗位设置权、干部任用权和绩效考核权等,将职称评聘细则落实到日常的绩效考核中。变“统招统考”为“校招校考”。学校成立专家评委团,通过模拟上课、说课考核招录等方式,实现招聘教师与学校需求匹配。

站在教育行政部门的角度,放权也不是放任和不管。教师录用权下放后,教育局做好招聘人数核定、公告审核和过程监管;职称评聘权下放后,教育局保留了一部分权力,如岗位总量核定和底线条件、基本流程设置,事中全过程监管,事后人社和教育部门对学校自主评聘结果严格复审。

科学地放,有序地管,学校、教师“两头甜”。浙江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丁天乐表示,浙江的人社部门对这项改革大力支持,普通高中的高级岗位比例提高到42%、初中30%、小学15%、幼儿园10%,让更多教师“跳一跳够得着”。“主管部门主动放权的信心越来越大,学校对放权的承接能力越来越强,教师对改革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全省没有因改革引起教师队伍不稳定,氛围是越来越好了。”丁天乐说。

善待,处理好提待遇与获得感的关系

浙江地方经济发达,区域发展相对均衡,公务员收入可观。有的地区教师人数已和机关单位人数持平,有的地区新进教师数已超过公务员数……

教师待遇要和公务员同幅同步,对地方政府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这一步必须迈出去!浙江上上下下是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

想尽千方百计——

2018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各地在出台公务员奖金政策时,必须同时间、同幅度考虑中小学教师”。

2019年,浙江省教育厅会同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省人力社保厅等部门对5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开展工资收入的数据督查,全面理清义务教育教师和公务员的收入项目、计算方法、比较口径,为全省找准靶心。

2020年,浙江省人力社保厅、财政厅和教育厅联合发文,明确了更具操作性的教师与公务员工资计算比较口径。省政府督导办会同教育厅、财政厅、人力社保厅和审计厅组成4个督导组,对24个县(市、区)开展精准督导。

……

说尽千言万语——

2019年9月,时任省委书记车俊在专题调研座谈会上,强调“宁可少上一两个基建项目,也要抓紧把教师待遇提上去”。

2020年6月,省委书记,时任省长袁家军要求,全省中小学教师工资“不仅要2020年预算安排到位,2019年实际保障也要到位”。

2020年7月,省长、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时任省委副书记、宁波市委书记郑栅洁要求宁波市以“重要窗口”模范生的标准,带头抓好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保障。

浙江省教育厅相关领导听闻某地没有同步给教师发放专项考核奖,赶到教育局进行了严肃约谈。

某地级市领导召开会议落实教师待遇,个别县市区领导面露难色,市领导直接拍板:“不就是造几公里地铁的钱吗?先把教师待遇给补上!”

……

有政策为教师撑腰,有党委、政府为教师呼告,教师的心是暖的。2019年浙江义务教育在编教师人均工资收入达到17.5万元,比2018年增长20%。2020年,全省所有县(市、区)均实现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预算安排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预算。

提高教师待遇不只是钱的事,为了提升教师的获得感、幸福感、荣誉感,浙江各地也备足了“礼包”。

杭州市江干区推出青年教师公寓,通过改建、新建、调剂、租用等多种方式,100%解决了4年内外地单身青年教师周转用房需求,解决了新教师在大城市里的住房负担。

江山市成立“天使爱心团”,成员是40多名在杭州的江山籍名医。只要在江山工作的教师,如果遇到疑难杂症需要到杭州治疗,教育局就联系爱心团安排就医快速通道。同时,爱心团的成员也会不定期到江山提供免费送诊。

龙泉市评出首批十大模范教师,他们的事迹登上了闹市区的宣传栏。在表彰大会上,市委书记、市长代表全市人民向十大模范教师逐一鞠躬。

……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尊师者,善也!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运维  

京ICP备1003014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811号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