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全景培养模式打造名校长

“全景”强调在全局视野下对整个培养方案进行系统建构,即通过综合纵横两个纬度的考量,形成有关名校长应有角色的准确定位,并以此作为确定培养目标、内容、方式及方法等构成要素的基础。

广东省人民政府于2012年10月正式启动了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三年来,作为承担培养任务的主要机构之一,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以多年参与和组织中小学校长、教师培养工作经验及优势为基础,通过积极整合内外培训资源,坚持贯彻“研究——培训——实践”三位一体的培养原则,形成了有效助力名校长个人发展的全景培养模式。

定好全局方位

“全景”强调在全局视野下对整个培养方案进行系统建构,即通过综合纵横两个纬度的考量,形成有关名校长应有角色的准确定位,并以此作为确定培养目标、内容、方式及方法等构成要素的基础。

在纵向纬度上,既要遵循校长专业化发展的一般规律,聚焦“名校长”不同于“一般校长”和“教育家型校长”的角色特征,也要关照“名校长”培养对象普遍达到的发展水平和现实存在的发展差异及不同的发展需求,遵循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准则。在横向纬度上,则要充分考量个体发展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把握“名校长”的成长与其所在校的内涵发展及其所带动和引领区域教育改革行动密不可分的特点,遵循培养与使用相统一的准则。

由此,“全景培养模式”体现出价值取向多样性、培养目标的系统性、培养内容的针对性、培养方式的互补性以及考核评价的适切性等特点。

做好规范动作

对于有序推进培养过程而言,主要的“规范动作”包括“全程融贯任务驱动导向”、“分阶段落实递进循环模式”和“持续推动资源整合运用”三项内容。

“全程融贯任务驱动导向”强调围绕各阶段的研修主题,明确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由此激活、强化和维持学员的学习动机,引导其聚焦各阶段研修的重点与难点,同时借由层层递进的任务设置原则,促成各阶段培养内容的有效衔接。比如,第一年度学员需要重点完成个人成长计划责任书、学校诊断报告,第二年度要完成个人发展阶段性总结、学校改进行动计划,第三年度重点要完成名校长成长之路和实践行动案例及经验总结等。

“分阶段落实递进循环模式”强调围绕各阶段的研修主题,按照“理论导入、技术引导、实践辅助、智慧行动”四个步骤,逐步推进相关活动的有序展开。比如,在“学校文化与制度建设”主题研修阶段,“理论导入”和“技术引导”在江浙地区完成,以南京师范大学集中理论学习和江浙优质校跟岗学习、专题交流研讨的方式实施;而“实践辅助”与“智慧行动”则在学员所在校或区域内完成,其中,“实践辅助”采用以学员间协同互助为主、导师协同引导为辅的方式,“智慧行动”则依托学员自主的个人研修、实践研究或示范行动予以落实。此种活动展开方式在各研修阶段循环使用,使学员对各阶段研修主题的认识,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从认识到行动,并逐步转化为个人实践知识与智慧”的过程。

“持续推动资源整合运用”强调整个培训过程中,始终关注培养培训资源的整合,为充分发挥学员自身潜能、促进其日常的研究、交流和持续的发展搭建平台。比如,以校长论坛、分组跟岗学习和入校诊断、校长讲堂等具体的活动为载体,不断完善学员与专家对话沟通的平台,学员与同伴协同发展的平台、学员与同行交流互动的平台,以及学员内省、自我反思的平台,促进学员与专家、同伴、同行及自我等不同主体之间的对话,达到在参照比较中定位自我、在协同研修中发展自我,在示范引领中实现自我的培养成效。

强化加分项目

在加强培训过程质量管理时,需要依据项目自身特点“强化加分动作”,重点做好“一对一指导”、“差异性互助”和“示范辐射影响”。

依据名校长培养项目旨在培养高端人才的定位,采用“双导师引导机制”落实学员“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重点体现在“一人一案”的发展规划与核心课题设计,渗透在围绕“核心课题实践”与“研修成果提炼”而进行的“一对一”学术与实践指导中。此外,培训中还采用导师指导工作成效评估与反馈机制、导师聘用弹性机制等,来确保全程的指导成效。

依据名校长培养项目的学员来自全省不同区域、各自所在校及个人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的现实,在尊重和重视差异性引导的前提下,特别强调促进学员之间的互学互助,引导珠三角发达地区的校长与粤东、粤西、粤北的参训校长结对,以校际互动与联盟的形式缩小差距,形成所有学员协同发展的有利态势,为全省教育均衡发展助力。

依据名校长培养项目的高端定位,重视时时引导、协助和发挥学员的示范辐射作用。通过名校长工作室建设、薄弱学校校长结对帮扶、名校长讲堂或论坛、研修成果展示与宣传等多种活动形式,在全省特别是教育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宣传推广学员已取得的办学经验、形成的研修成果和生成的办学理念等,切实增强学员引领基础教育发展的使命感和社会服务意识,真正成长为推动本校、本地区乃至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主力军。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运维  

京ICP备1003014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811号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