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服务热线:400-811-9908     操作指南

新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培训
网络服务平台

创建素养导向学业质量标准,实现学校育人模式根本转型

作者:杨向东     2018-02-01

2014年12月,教育部正式启动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本次修订工作旨在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研制我国核心素养框架,创建素养导向的学业质量标准,完善基础教育目标体系,明确阐明人才培养要求,引领和促进学校学习方式和育人模式的根本转型,实质性推进和深化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现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梦想。

一、核心素养导向的学业质量标准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理论创新

本次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在借鉴国际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基础教育实际情况和现实问题,创造性运用“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研制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创建素养导向的学业质量标准,试图回答在当前形式下“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是新的历史时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理论构想。

基于核心素养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发展,是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成果和经验的继承和创新。学校课程是实现建设教育强国战略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创建核心素养导向的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当前和未来一定时期内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生需要具备的核心素养的内涵、构成、内在关系及发展水平,是将上述目标和任务转化成具体和系统的基础教育阶段育人要求的根本途径。

二、创建素养导向的学业质量标准,旨在解决当前“三维目标”割裂问题,建立和完善我国基础教育目标体系

为了全面落实改革目标,我国2001年启动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教育目标。然而,源于各种理论和现实因素,“三维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演变成只剩“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未能充分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被形式化和虚化。它导致我国基础教育目标体系存在脱节现象,学科本位思想滋生,学科壁垒森严,难以实现育人价值的真正统整。

核心素养是“三维目标”的整合。构建系统的核心素养框架是连接我国基础教育总体目标和学科教育目标的关键环节。素养导向的学业质量标准作为总体育人目标的具体化,是思考和界定不同学科共同育人价值和独特育人价值的参考框架。它为各学科在课程目标、内容和学习机会上的深度融合提供了目标依据,也为跨学科学习主题或课程的确定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核心素养导向的学业质量标准将重塑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业质量观,促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根本转型

本次课程标准修订始终以核心素养培养为主轴,反思学科本质观和育人价值,用大观念统整课程内容,关注知识技能的结构化,凸显学科实践,强调思维方式和探究模式的渗透。这种理念下构建的学业质量标准,改变了当前以学科知识点为纲,以识记、理解和应用为质量水平的学业质量观,是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及其不同表现水平的明确界定和描述。

新的学业质量标准将强有力的促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核心素养是个体和复杂现实情境持续互动中逐渐形成的。学校教育的功能就在于选择或创设合理情境,通过适当活动以促进学习的发生。它要求教师能够创设符合学生经验、彼此连接的真实任务情境,让学生形成问题或项目,开展体验、合作、探究或建构式的学习。将带有明确水平描述的学业质量标准融入课程标准,将引导教师关注核心素养如何落在学生身上,清晰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素养表现,根据实际需求设计教学方法和策略,选择课程资源。它意味着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可以直接指导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为学校教育教学的理论更新和实践变革提供理论依据。

四、核心素养导向的学业质量标准为学校日常评价和中高考改革提供了理论框架和水平依据,有助于构建促进学生素养发展的评价体系

核心素养导向的学业质量标准明确界定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阶段及其具体特征,有助于突破现有考试过于注重碎片化知识和标准答案的窠臼,引导命题和评价人员构建指向核心素养的评价框架,为我国中高考命题的内涵变革提供理论框架和水平依据。学业质量标准将促进学校重视不确定性的(跨)学科探究主题和基于现实社会实践的日常评价活动,通过多种途径或方式收集学生多方面证据,实现对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合理评价。

依据素养本位的学业质量标准开发等级化、描述性的评价标准,有助于明确学业成绩所对应的核心素养表现特征,提供具有实质意义的针对性反馈信息。依托核心素养导向的学业质量标准,可以开发整合日常评价和中高考的核心素养评价体系,构建有实质内涵的质量话语体系,促进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学生、教师、家长、学校和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建设,为建设教育强国时代梦想的实现奠定现实基础。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所长、教育心理学系主任、教授,博导)


平台分站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内蒙古 ⁄  广西 ⁄  西藏 ⁄  宁夏 ⁄  新疆 ⁄ 
服务热线
400-811-990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承办  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运维  

京ICP备1003014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811号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