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5年,人民享有更多获得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改革正在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尤其是获得感,正从一个词语变成人们实实在在可以体会的现实场景,在教育领域生长着。要想描述或透视这个时代,语言是力不从心的,我们不妨透过数字,去感受教育的获得感带给人们的喜悦,带给社会的改变……

——编者

在中国共产党90多年栉风沐雨的历程中,“人民”二字一直是一面高扬的旗帜。

有一则新闻曾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在大凉山腹地,有一座“悬崖村”。生活是那么困苦,尤其是孩子的求学之路,更是让人心惊胆战。

家在山上,孩子的学校在山下。而村里连通学校和外面的世界要通过17条藤梯,其中连接村庄的两条藤梯几乎是垂直上下。

习近平总书记也记挂着这个“悬崖村”的孩子们。而今,“悬崖村”早已修建好钢梯,不仅如此,随着四川省“一村一幼”计划的推进,“悬崖村”建成了融合幼儿园与学前班功能的幼教点,2名学前幼儿顺利入学。“悬崖村”山脚下的勒尔小学也发生着巨变。地方政府投资1351万元将勒尔小学改扩建成可容纳450人的全寄宿制村完小,新校舍的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

要让孩子们相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知识也能更好地建设家乡,这是村民和教师的信念。

扶贫必先扶智,这是党和国家的信念。要让贫困地区的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这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获得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词语,呼应着百姓的切身体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获得感为重要关键词的教育改革覆盖了教育的全过程。每一个学段都有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都有亮点纷呈的改革措施。在教育领域,百姓高度关切,热点难点频出:学前教育的“入园难、入园贵”,义务教育的“择校热”,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中高考加分项目过多等等。从热点难点入手,人们才能有获得感,而获得感背后离不开强有力的国家政策支撑。

瞄准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对义务教育投入最大的工程开始启动。2014年组织编制规划,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15年开展专项督导……“全面改薄”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发展、保障教育公平而作出的重大决策。

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这是自恢复高考以来,最系统、最全面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改革提升了中西部特别是农村地区学生上重点大学的机会,取消和规范高考加分,自主招生、分类考试、异地高考等一系列热点领域的改革初见成效。

孩子们需要好老师。2015年,中央深改小组审议通过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乡村教师支持计划,300多万乡村教师因此生活得更体面、更有尊严。

……

一场大刀阔斧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正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教育获得感。数字是冰冷的,数字又是有温度的。

——现在,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实现了免试就近入学、划片规范入学、阳光监督入学。“择校热”正在逐步得到缓解,全国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在义务教育阶段,如北京择校问题的“硬骨头”得到缓解,通过推进学区联盟、集团化办学、名校办分校等,带动薄弱学校的发展。

——学生资助体系实现“三个全覆盖”:所有学段全覆盖、公办民办校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实施学生资助和中职免学费政策,全国92%的中职学生都免除了学费,近40%中职学生、25%高职学生享受到国家助学金。

——改革把学前教育纳入公共教育体系。中央财政投入1032亿元,全国“入园难”正在逐步得到缓解。

……

“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党中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主旨,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新认识与新发展。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教育发展获得时代性的聚焦:教育发展为了什么,靠什么发展,发展成果由谁享有……答案只有“人民”。

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际,回望教育带给人民的获得感,我们更加充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