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代表风采 廖红:和植物根系“对话”的女科学家

作为农大老师更多的要宣传科学理念生态环保理念,和农民多交流,让农民有意识,还要知道怎么去做。这是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廖红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说的话。

廖红不仅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今天的十九大代表风采我们来走近十九大代表、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廖红。

廖红,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也是福建省省属高校教职工中唯一当选的十九大党代表。廖红的身上有许多光环,比如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她还是国际植物营养学会常务理事里唯一的中国女科学家。廖红的主要研究领域,就是植物根系的养分高效吸收。

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十九大党代表廖红: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就像人的胃对食物一样,如果把根系调整好后,就可以减少施肥,对老百姓来说减少了投入,对于国家和科学家来说,减少施肥可以保护生态环境。

2015年,廖红来到福建农林大学,担任根系生物学研究中心的首席科学家兼中心主任。福建是茶叶种植大省,但是大部分土地偏酸性,土壤贫瘠,茶叶产量不高,茶农大量使用化肥和除草剂也导致了环境污染。对于这一问题,廖红通过对大豆品种的不断研究、改良,培育出了适应福建省土壤环境,还能高效固氮的大豆品种。

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十九大党代表廖红:它可以在福建这种比较酸性而且瘦瘠的土壤里长的比较好,而且可以高效固氮,在茶园里会产生很多根瘤,提高茶园土壤肥力,让茶树也受益。

从2015年开始,廖红与她的团队奔赴福建省安溪、武夷山等地,实地研究茶叶种植,引导茶农进行大豆轮种、间种。但是对新模式,茶农们不太买账。为了取得茶农的信任,廖红采用了以点带面、树立榜样的推广方式。

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十九大党代表廖红:我们选取的途径就是选取一些有一定科学理念,当地信誉比较高,有一定文化的,生态环保意识的种植户,去他那里合作做实验,地种的好投入少还能保护环境,这样能引起当地政府的重视,然后得到周围农民认可。

如今,廖红和她的团队已经在福建省5个县市设立了茶豆间作种植示范点,新模式带来的增产和环保效应为越来越多茶农所接受。除了科研,廖红的另一个工作重点就是传道授业。她不仅亲自带领学生下乡、指导课题,平时的授课还采用全英文讲述,并要求学生们也使用英文讲习,培养全球视野。

福建农大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研究生彤非:英文方面很有帮助,因为很多论文是英文的,而且我们中心国际交流很多,学英文帮助很大。

此次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除了兴奋和光荣,廖红更加感受到了肩上那一份信任与责任。

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十九大党代表廖红:作为党代表,很光荣,以后更加尽心尽力的按照一个党员的标准,去做好党代表应该做的一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