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服务热线:400-811-9908    操作指南
首页>高等教育>正文

加强学院文化建设 推动学院科学发展 喜迎十八大召开

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和推动。文化在社会的进步中,总是以其特殊的方式发挥着特殊的功能。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可以说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文化具有传承和引领的双重功能。回顾以往的历史,我们会清晰地看到文化的传承作用;面向未来的发展,我们会深刻地认识到文化的引领作用。而文化的引领作用一定要依赖于先进的文化去实现,这就需要我们进行系统的文化建设。用精神文化去朔造人们的思想,用制度文化去规范人们的行为,用行为文化去影响和引导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

大学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二级学院又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有力支撑。加强学院文化建设是增强学院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效方法,是提高师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措施,是提升学院竞争力的有力保证,是塑造学院良好形象的必然举措。

十八大召开前夕计算机学院在学院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具体做法:

一.学院文化建设的目标与思路

学院文化建设具体目标是:围绕“和谐”与“发展”两大主题,以“和谐特色学院建设”为核心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使学院文化成为凝聚人心、调动师生积极性与创造力、增强学院核心竞争力、加快学院发展的根本保证。努力把学院建设成特色鲜明的一流地方性IT学院。 

学院文化建设的工作思路是:以学院的文化活动为载体,以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为依托,以学院精神文化为核心、行为文化为支撑,培育和落实学院精神,倡导共同价值观。力争使“和谐、奉献、务实、创新”的学院精神成为计算机学院每一名教师和学生做人、做事的准则和指南。使全院师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明显提升,使学院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明显提高,使学院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

学院文化建设的具体做法是:结合学院发展历史和学科背景,凝练学院办学理念和特色,形成独特的学院文化。重点在学院“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及环境文化”建设等方面加大建设力度,切实将“和谐、奉献、务实、创新”的学院精神追求落到实处,使其内化为师生的道德准则和自觉行为。

二.学院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

(一)学院精神文化

学院精神文化是学院文化的核心,是学院的灵魂。精神文化形成后,就会通过各种文化形式和活动载体,内化为师生一种坚强的内在精神力量,在师生员工文化价值观的培育和形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围绕精神文化建设学院班子集体研讨凝练了院训、设计了院徽、创作了院歌。

院训 :和谐、奉献、务实、创新

这里“和谐”属于环境层面的,“奉献”属于精神层面的,“务实”属于作风层面的,“创新”属于理念层面的。

院徽

院徽以地球图案作为背景,象征信息技术的全球化,抽象的舞蹈图案和C型彩带组成“it(等同于IT)”,同时彩带是Computer的开头字母。院徽寓意着计算机学院的师生用青春与拼搏舞出IT业的风采,引领学院走向美好的未来。

院歌:教师之歌、学生之歌

院歌将理工校训、学科特色、教风学风、品德修养、责任使命及美好愿景完美地融入一体,两首歌采用同样的激昂的进行曲旋律,演唱后师生会有一种振奋的精神和向上的力量。

学院愿景

巩固现有成绩,完善内涵建设,挖掘新增长点,努力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建设成特色鲜明的一流地方性IT学院。 

(二)学院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由学院内部的法规形态、组织形态和管理形态构成的外显文化,是学院文化的中坚和桥梁,它把学院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

我们一方面通过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来规范教职工、学生的行为,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学院的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来引导教职工、学生的思想,并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在学院内部形成和谐向上的健康风气,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甘于奉献的牺牲精神,和勤奋刻苦的优良学风,“依法治院”的管理机制,“以德治院”的文化引导,从而形成计算机学院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现行的管理制度有:党务管理与工作制度、教学科研管理与工作制度、行政管理与工作制度、学生管理工作制度、院管各种经费财务管理及经费使用制度、党务院务公开制度等。

(三)学院行为文化

学院的行为文化是教师和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和娱乐中产生的文化活动,是学院工作作风、精神风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学院精神、学院共同价值观的折射。

1.教学文化

一是通过组织教师观摩教学、教学经验沙龙等活动来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及从事教学研究的能力。倡导教师将案例式、启发式、探究式、互动式等教学法引入到课堂中,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二是提倡理论联系实际,以用促学,以赛促学,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获得创造的源泉与快乐。

2.学术文化

一是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根据学院重点发展的科研方向,组建由博士生导师、骨干教授、青年教师组成的科研团队,发挥优势,集团作战,力争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 二是定期开展青年教师论坛,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教授为青年教师指点迷津;三是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充分发挥高校从事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的职能。 四是组建学生科研创新团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3.人际关系文化

提倡在学院建立一种和谐团结、平等互助、温暖体贴、谦和包容的人际关系。让每个生活在这个集体中的人都能体会到大家庭的温暖、快乐与幸福,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才干与潜能,携手并肩,超越平凡,共创学院美好明天。

4. 文体活动文化

文体活动有助于培养师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学院的凝聚力。学院组建了羽毛球协会、乒乓球协会、自驾游协会等,使教职工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和乐观豁达的心态;还定期组织健康知识、安全知识讲座、摄影作品赏析、郊游、联欢会、KTV演唱会等活动,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和活跃了学院文化气氛;学院开设了学子讲坛,邀请名师帮助他们尽快成才;长期组织践行雷锋精神“微公益”活动及志愿者活动;定期开展电影展播、红歌大赛、征文、演讲比赛等活动,形成积极向上、乐于奉献的学生文化特色。

5.校友文化

校友文化是传承学院精神、扩大学院影响、促进学院发展的重要手段。

利用新生入学、毕业教育和老校友返校等机会,培育和增进在校学生的校友意识以及与母校共荣辱的价值观念;建立校友联系网、举办迎接新生和庆祝毕业联欢会、创办相约10年、20年、30年、40年乃至50年重返母校等活动,以此来增进师生情、母校情。

建立校友联系网,宣传校友中的杰出典型,提升校友文化价值;将《校友之歌-美丽的理工我的家》※挂在学院的主页上,唤起校友对学校的美好回忆和对母校的感恩之情;通过积极开展校友间的互惠合作活动,实现学院与校友的共同发展。

(四)学院环境文化

环境是潜移默化的“春雨”。工作与学习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教职工及学生的情绪和心理、学习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学院在办公区制作了学院形象墙及宣传栏,尽展学院学科建设、科研实力、教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等内容;学院还编辑了《榜样就在身边》宣传册,大力宣传教学、科研、服务及学习标兵的感人事迹;将学院的《教师之歌》和《学生之歌》做成碑文镶嵌在学院的文化墙上,激励师生为实现学院的美好愿景而努力拼搏;学院设立了设备齐全的多功能厅、带有学院标记的会议室、温馨的党员之家、多个宽敞明亮的学生创新实验室及心理咨询室,为师生开展各种活动提供了方便条件;学院还十分重视网络文化的建设,使学院网页在筑牢师生精神家园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三.文化建设推动学院发展

开展学院文化建设,有效地激发了大家的工作与学习热情,在学院全体师生的齐心努力下,学院各项工作都有了新的起色,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彰显。

(一)学院的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学科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十八大召开前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一级博士点获得国家批准通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在原有一级硕士点基础上又新增软件工程一级硕士点一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省级重点专业验收获得“优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批国家一类特色专业。自2010年以来学院共获得国家、省部级及横向课题科研立项40余项;获批专利20余项,教师承担校级教改课题30余项,发表专著及教材11部,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等三大检索收录50 余篇;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

(二)学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明显增强,党建思政工作成绩显著。

学院党总支被评为2010年度校先进党总支,网络工程党支部被评为2010年度校先进党支部,学院所属的8个党支部均已通过建设学习型党支部的验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被评为2011年度校三育人先进集体,学院学生工作团队荣获2010年度黑龙江省学生工作先进工作单位,学院团总支被评为2011年度校五四红旗团总支。

(三) 创新人才培养取得了成效,学生在各种赛事及科技文化活动中屡获殊荣。

计算机学院学生在全国挑战杯大赛、机器人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程序设计大赛等科技文化活动中屡获殊荣,自2010年以来共获得国家级奖励7项、省级奖励29 项、国际级奖项1项、美洲区奖项1项。

回顾过去,通过开展学院文化建设,“和谐、奉献、务实、创新”的学院精神得到了有效培育,并使其贴近于心、外化于行,学院文化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学院的内涵建设与发展。展望未来,我们将在学院文化的引领下,团结一心,开拓进取,为把学院建设成特色鲜明的一流地方性IT学院而努力。

分享到:
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运维  

京ICP备10030144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811号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