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服务热线:400-811-9908    操作指南
首页>参考资料>正文

伟大的战略擘画 强大的思想武器——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重要论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反腐败的力度大大增强,反腐败斗争成效显著,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全党全社会的反腐败信心更足了。从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角度分析,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的显著成效,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重要论述指导下取得的。

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战役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重要论述,是以回答“为什么必须反腐败”作为逻辑起点,并把这一思想贯穿始终的。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会上,他就提出:“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我们要警醒啊!”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他再次强调:“腐败是社会毒瘤。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亡党亡国。”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他又一次提出,全党同志在思想上一定要搞清楚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因为“任凭腐败蔓延确实有亡党亡国的危险”。反腐败斗争就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一场重大战役。 从十八大以来查处的案件和巡视发现的问题看,大到周永康、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高官的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小到村(居)基层干部的小官巨贪,腐败现象可谓触目惊心,令人发指!从严峻性看,腐败现象趋于严重化,区域性腐败、系统性腐败、家族式腐败、塌方式腐败等不断发生;从复杂性讲,区域性腐败和领域性腐败交织,用人腐败和用权腐败共存,体制外和体制内挂钩,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权权交易同在,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盘根错节,形成了“共腐关系圈”。如果我们不坚决推进反腐败斗争,任由腐败分子恣意妄为,执政党的地位、共和国的生存、人民的幸福安康就会化为乌有。这样说,决不是危言耸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是深刻总结了古今中外的历史教训的。中国历史上因为统治集团严重腐败导致人亡政息的例子比比皆是,当今世界上由于执政党腐化堕落、严重脱离群众导致失去政权的例子也不胜枚举啊!”“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正是基于对人类政权更迭史、兴亡史的深刻认识,基于对现实腐败严重性、复杂性及其发展趋势的正确判断,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大声疾呼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把它作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一场输不起的斗争,务必决战决胜。

指导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强大思想武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战略高度,着眼于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针对新阶段腐败问题的严峻性复杂性,围绕“谁来领导反腐败、依靠谁反腐败、怎样推进反腐败斗争”,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念、思路、举措,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思想理论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形成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新的时代背景下,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反腐败理论。

在领导力量方面,强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落实党委主体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我国,反腐败斗争的领导重任,只能由中国共产党来承担。这是由我国宪法规定、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我国反腐败实践决定的。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确立正确的反腐败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作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反腐倡廉战略决策和工作部署,有效地动员和组织全党、全社会的力量反对腐败,保证反腐倡廉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平稳健康向前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有全面领导责任,党委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全党动手,但首要的是落实党委主体责任。主要是加强领导,选好用好干部,防止出现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从源头上防治腐败;领导和支持执纪执法机关查处违纪违法问题;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管好班子,带好队伍,管好自己,当好廉洁从政的表率。落实好党委主体责任,党风廉政建设就有了坚强保证。

在依靠力量方面,强调坚持依靠人民群众和专门机关,落实好纪委的监督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传家宝。人民群众是腐败的最大受害者,更是反腐败斗争的主力军。反腐败必须紧紧依靠群众,坚持群众路线。他强调,纪委作为党的监督机关,必须履行好监督职责。既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又督促检查相关部门落实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任务,经常进行检查监督,严肃查处腐败问题。要坚持和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发挥好纪检、监察、司法、审计等机关和部门的职能作用,共同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执行责任制,分解责任要明确,检查考核要严格,责任追究要到位,让责任制落到实处。

在战略策略方面,强调坚持顶层设计,惩防并举、标本兼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国家战略和顶层设计。”党中央印发的《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是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必须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作为反腐败战略目标。要以“惩治”破局,“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严肃查处腐败分子”,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力求营造“不敢腐”的政治氛围;加大治本力度,选对人、用好人,深化改革,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日常管理和监督,完善激励和问责机制,逐步实现“不能腐”;最终靠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树立“三个自信”,真正做到使之“不想腐”。

在基础工作方面,强调坚持从严治党,狠抓作风建设,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反腐败斗争的基础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对于从严治党,习近平总书记最重视的,一是作风建设,二是纪律规矩。他指出:“作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执政基础。”“中央提出抓作风建设,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反对奢靡之风,就是提出了一个抓反腐倡廉建设的着力点”。他强调:“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形成优良作风不可能一劳永逸,克服不良作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关于纪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强调要加强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他指出,没有规矩不成其为政党,更不成其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的党内规矩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规则。党员干部做到了守纪律讲规矩,就能有效远离腐败。

深得党心民心的反腐倡廉伟大实践

实践是检验一切思想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败斗争实践已经证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思想,符合当前中国实际,有力推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创造性实践,深得党心民心。

打虎拍蝇加猎狐,高压反腐常态化。反腐败,第一位的是查处腐败案件、惩治腐败分子。党的十八大以来,查处贪官之多、涉及领域之广、行动密度之大、问责力度之强,都是前所未有的。如今的情况是,反腐败高压态势已经形成并趋于常态化。对于腐败嫌疑人,一经发现,立即查处,绝不留情。这使贪官受到震慑,使党员干部受到教育,使广大群众受到鼓舞。

 “八项规定”落实处,坚持不懈纠“四风”。党的十八大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作出的第一个重大决策,就是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这对于全党、全国、全军加强作风建设起到了有效引领作用。为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点解决“四风”问题。通过全党努力,“八项规定”得到认真贯彻落实,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刹住了许多人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推动形成作风建设常态化。

建章立制讲规矩,权力关进笼子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做好“破”和“立”这两篇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深化改革为反腐倡廉建设开辟道路。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制定了深化纪律检查体制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推进纪委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建立巡视制度,发挥“利剑”作用;深化派驻机构改革,实现统一名称和管理,等等。这一系列改革,推动了纪委更好地履行监督职责。与此同时,针对容易引发腐败的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相关制度,如《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等。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于把权力关进笼子里,使之“不能腐”,具有重要意义。

思想教育不放松,拒腐防变筑防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反腐倡廉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思想道德抓起具有基础性作用。廉洁自律,必须筑牢思想防线,加强主观世界改造,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党性修养,做到持之为明镜、内化为修养、升华为信条。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各级党组织毫不放松对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党员干部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重要论述,通过具体案例的警示教育,初步树起了“不想腐”的思想防线。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有伟大的理论指导,才会有伟大的社会实践。只要全党同志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思想,就一定能不断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最终取得决定性胜利。(执笔:邵景均)

 
分享到:
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运维  

京ICP备10030144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811号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