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砥砺前行,不忘初心——记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之郑州大学水资源与水环境教师团队
来源:教师司 发布时间:2018-02-24

  郑州大学左其亭教授负责的水资源与水环境教师团队,是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重要指示精神中创建的“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也是郑州大学多年来在师德师风、教书育人、科研创新、社会服务、团队建设方面实践创新的结晶,是一支立足水资源与水环境前沿科学问题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重大需求,培养和造就黄大年式优秀教师的团队。

  一、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郑州大学水资源与水环境教师团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胸怀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以德立教,不忘初心,无私奉献。团队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时刻牢记作为一名教师的职业素养,怀着一颗高尚的心灵,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之门,为学生授业解惑。

  团队负责人左其亭教授是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主持十余项国家级课题,主讲3门本科生课程,科研教学任务十分繁重,长期频繁的出差更是家常便饭,但即便如此,他仍然心系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为了不耽误给学生上课,多次从外地赶回来给学生上两节课又匆忙返回出差地,多次取消出差计划,甚至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将工作调整在周末、节假日。左老师十分关心爱护学生,将学生看作自己的孩子一样,负起一份为人师长的重任。为了便于和学生们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问题和需求,左老师专门建立了本科生和研究生QQ交流群,以了解学生们的最新动向和问题。不管时间地点,只要学生提出学习生活上的困惑,左老师都会及时认真地为学生答疑解惑,做到永远“在线”,成为同学们学习和生活的坚强后盾。左老师还密切关心学生自身发展,关注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课堂教学、课下交流、网上讨论等多种方式,向学生了解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撰写并发表了《关于我国大学生学习问题的深度调查和系统建议》一文,为大学教育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团队主要成员吴泽宁教授,身为学院院长,仍一直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担负起人才培养和教书育人的重任,每年坚持为本科生上课,亲自带学生实习或到实习基地指导工作,深入教学一线了解学生情况,为学生答疑解惑。管新建教授负责历时1年的本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为了不影响日常教学工作,管老师及认证团队老师们牺牲个人休息时间,将所有调研活动和材料撰写工作安排在假期和周末。胡彩虹教授在参加学校活动中不慎腿部骨折,为了不耽误学生课程,坚持拄拐给学生讲课。团队青年教师也时刻以他们为榜样,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科研水平,用实际行动阐释延续师者之德、之风。近年来,荣获全国、省、校等各类荣誉称号20多人次,包括:全国水利高等学校水利类专业带头人1人,宝钢优秀教师奖3人,全国水利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先进个人及优秀指导老师3人,河南省教学名师2人,河南省文明教师1人,河南省优秀硕士论文指导老师3人,郑州大学“我最喜爱的老师”1人、三育人先进个人5人、优秀共产党员3人等。

  二、教书育人,桃李芬芳

  教书育人只为桃李芬芳,蜡炬成灰但求问心无愧。郑州大学水资源与水环境教师团队始终把教书育人作为教师生涯中的根本任务,从教授到青年教师,都坚持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对教学认真负责。通过课程内容更新、教材编写、教学方法改革等方式,及时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中,不断改进完善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主持完成国家、省部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10余项,拥有国家和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级双语课程1门、校级MOOC课程2门,为水资源和水环境教育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支撑。

  团队老师非常注意引领学生们对所学专业知识技能进行思考和应用,积极鼓励并全程指导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等科技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实践能力,提高专业技能应用水平。团队教师非常注重对学生思想和价值观的引导,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品行,引导学生形成不畏艰难品质和积极向上的思想。近年来,团队教师培养硕士研究生152人、博士研究生8人,指导学生科研立项、创新创业项目32人次。指导的本科、硕士及博士毕业生如今正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奋勇前行,成为团队教师心中永远的骄傲。

  团队负责人左其亭教授,自2000年博士毕业到郑州大学工作以来,十几年如一日,始终工作在教学一线,主讲过多门本科生课程,深得学生的喜爱和好评。被郑州大学学生评为“我最喜爱的老师”,荣获宝钢优秀教师奖、河南省教学名师。他主讲的“水资源规划与利用”课程被评为河南省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他主编出版3本全国统编教材,其中《水资源学教程》是我国第一本水资源学全国统编教材,同时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主持完成“十二五”水利高等教育研究重点课题1项,并出版《新时期水利高等教育研究》一书,是我国第一本关于水利高等教育研究方面的著作。

  三、潜心科研,追逐梦想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对大学教师而言,自己不仅是一名教书育人的教师,同时也是一名科技工作者。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在国家对创新驱动力要求持续快速增长的时代背景下,积极投身祖国的科技创新事业,为建设世界一流的科技强国做出自己的贡献,成为团队每位老师的热切希望和崇高追求。

  万事开头难,科研工作更是如此。郑州大学水资源与水环境教师团队在2000年,只有4位教师,左其亭老师是其中一位新兵,没有水资源学科和本科专业,基础条件也非常有限。在吴泽宁教授的带领下,不畏艰难,潜心科研,点滴积累,以心血汇聚的科研成果证明自己,打动别人,不断吸引有志青年学者加入到团队中,慢慢壮大了规模和力量,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果。如今的团队已经发展到20多人,拥有水资源与水利经济研究所、水科学研究中心、水环境综合调控基础与新兴学科平台、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水资源模拟实验室、水环境综合调控实验室等科研平台。

  团队面向水资源与水环境国际学术前沿,满足国家重大战略和河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人水和谐、水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等领域取得重要成果。近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专题25项,横向课题200余项,经费累计6000余万元,出版专著25部,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获得奖励13项。其中,左其亭教授承担完成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吴泽宁教授承担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荣获大禹水利科学技术一等奖。厚实的学科底蕴和丰富的科研成果为团队持续创新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甘于奉献,服务社会

  立足发展需求,致力服务社会。团队教师在教书育人、潜心科研的同时,不忘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为祖国和人民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立足祖国对水利与环境发展的要求,开展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人水和谐、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水生态文明、河湖水系连通等基础理论和应用实践研究,满足了淮河流域、黄河流域、中原经济区和郑州市等的实际需求。团队一直与国家水利部、环保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河南省水文水资源局、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郑州市节水办等多家单位保持良好合作关系。多年来,一直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坚持技术开发与应用推广,将新技术应用于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经济等学科领域,解决学科发展和应用中的理论和技术问题,为国家和区域社会发展提供支撑。近年来,承担完成了委托横向课题200余项,对郑州市、河南省以及全国其他地市的水资源合理调控与水环境治理提供了科技支撑。

  以科学服务于基层,为社会发展种下智慧的种子。团队老师始终贯彻“科研工作者是祖国和人民的子弟兵”这一理念,服务于广大基层相关部门。多年来,团队老师不辞劳苦,抱着反哺社会的感恩之心,为多家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部门、企业单位做学术报告和专题讲座,团队负责人左其亭教授更是以身作则,多次为基层单位普及科技知识,宣传保护水资源与水环境的重要意义,在新密、登封、新郑、开封等多地的基层水利工作者心里,左老师就像他们的“专职老师”一样亲切和熟悉。2017年,左老师又受聘为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环境资源损坏司法鉴定与修复研究基地研究员,开始了一条新的奉献之路。

  奔走宣传,播撒水科学知识的种子。为充分发挥人民的力量,实现水利工作与民心相通,团队承办了数十次水资源与水环境相关的科普宣传活动,推广普及水知识和技术,点亮了公众心中的“水科学之光”,为我国水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助力。团队老师多次深入中学,为高中生普及水科学知识,在学生心中播撒水科学的种子,希望他们能成长为水科学的参天大树。

  搭建交流平台,解决社会水问题。团队积极加强知识传播和对外交流,自2007年始,主办每年一届的水科学发展论坛,服务于学术交流与探讨,目前已经成长为国内水科学领域知名品牌会议之一,2017年第十一届水科学发展论坛参加人数超过300名。团队负责人左其亭教授创建了水科学网站、水科学QQ群,创造性的实现了“水交流”的互联网+,成为全国最大的水科学线上交流平台,为实时探讨国家重大水问题提供快捷方便的网上交流平台,得到了广大水科学工作者的认可和好评。左老师担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水资源委员会主任,兼任10多个学会的理事或委员,《水利学报》《灌溉排水学报》等12个期刊的编委以及中国水论坛秘书长,为促进我国水资源与水环境学术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

  五、团结协作,拼搏向前

  郑州大学水资源与水环境教师团队的建设与发展充满了老师们奋斗的热血和辛勤的汗水。团队初创时,物质条件艰苦、教学材料缺乏、科研经费紧张、师资力量薄弱,老师们却顽强走出了一条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道路。凭借着对事业和整个团队的热爱,他们不仅在科研上成果颇丰、在教学上硕果累累,更积极参与到教学交流活动中,凭借着以身作则、行为世范的处事准则,一丝不苟、励精图治的教学态度和孜孜不倦、不求回报的科研热情,奋勇向前。

  团队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完善的教学合作机制,形成了团队例会、教师教学经验交流会、学术交流和教学科研考核等团队制度体系,定期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出国交流,不仅保持着团队的纪律性、规范性,更形成了良好的激励效应,在增强团队内部凝聚力的同时,使团队永葆生命力和斗志。

  凭借老师们的不懈努力奋斗、厚积薄发,团队的科研产出逐年攀升,不仅在国内外的一流期刊上连续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也获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学技术奖项,在国内外水资源与水环境学术界留下了良好的声誉,提升了团队在学术界的影响力。可以说,如今满载荣誉、教学和科研双强的郑州大学水资源与水环境教师团队,正是由自身的不懈拼搏、不断奉献造就的。团队老师互相支持、同舟共济,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正以建设国际一流教学科研团队为目标,肩负着发展我国水资源与水环境事业的历史使命,在科研路上披荆斩棘,在教学路上继往开来,团结一心、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