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教育部教师工作司 承办单位: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厚植弘扬师德风尚 做新时代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在肃南县明花乡,一提起安文军的名字,对他的感人故事街头巷尾无人不晓。
安文军毕业于合作民族师范专科学校,本科学历,正高级教师,现任明花学校教研室主任,他就像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哪里需要就坚守在哪里,先后辗转4个乡村学校30年,每到一处,他都脚踏实地,用自己青春和爱心,呵护着孩子们的颗颗心灵,为牧区教育努力奉献着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先后被评为“甘肃省乡镇骨干教师”“甘肃省优秀辅导员”“全国优秀教师”等;2022年被选为甘肃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一个个荣誉称号,是他辛勤耕耘的见证,更是对他工作最中肯的评价。
初心方始,执着坚守
1990年高中毕业的他,毅然报考了师范院校,他的愿望就是当一名优秀教师。那个还在懵懂少年时代的他就十分羡慕自己的老师——他们高深莫测,天文、地理无所不知;他们行为举止儒雅得体,彬彬有礼。带着这份敬仰,他走进了合作师专的大门。1993年毕业后他被分配到肃南县祁丰区教委工作,可他认为做老师,就要上课,到学生中去实践,为此他多次去找区教委主任,要求到学校工作,在课堂上锻炼自己,区教委领导看到他说的那么认真、诚恳,就批准了他的申请,派他到祁丰学校任教。从此带着对教育事业的这份爱心,在乡村教育的讲堂上,一站就是30年,从班主任、教研组长、小学校长、中心校政教主任到教研主任,他无怨无悔,尽最大努力履行自己工作职责。
刚走上工作岗位的他接任了高三毕业班的班主任,据了解这一班学生思想波动极大,许多学生“叛逆”行为严重,自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不再需要条条框框的约束,课堂纪律极为松懈,上课睡觉的、不完成作业甚至与教师顶撞的现象很普遍。面对这样一班孩子,他心存忐忑但更多的是自信。记得他第一次走进教室时,令他始料未及的是随着一声“起立”,站在他面前的是一群“大姑娘大小伙”,个头几乎和自己差不多,且小伙子们已是“胡不拉查”了,有几个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另外几个女生还交头接耳,发出“吃吃”的笑声,当时,安老师定了定神爽朗的向他们问好后说:“原来你们是我的同龄人呀!”一句话惹得大家哈哈大笑起来,气氛顿时轻松起来了。以后的日子里,他在和学生的相处中严慈相济,课外活动他常常带领精壮的小伙子们踢足球、打篮球,挥汗如雨,甚至和这群喜欢篮球的孩子观看球类赛事,谈论球星,同爱赶时髦同学学唱流行歌曲,周末和学生到田野综合实践活动,渐渐地,他们成了无话不说的“哥们”。
在工作中他善于“换位”思考,发现并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挖掘他们的潜力,大胆任用班上最调皮、让老师们头疼却有很强的号召力的刘某为班长。当时很多教师、家长都提出异议,安老师力排众议,鼓励刘某说:“我相信你,大胆放手干”。在安老师支持下,刘某开始约束自己,钻研学习,积极组织全班同学参加学校篮球赛、歌咏比赛,并取得全校第一,第二年全班24名同学全部顺利毕业。高中毕业后刘某参加招干考试被录取,成为班里第一个参加工作的人,他逢人常说“没有安老师就没有我的今天”。
1998年,学校高中撤销,安老师被调整到初中部带初三,当时班里有位女生王某,是单亲家庭,非常自卑,不合群,经常迟到,不愿上学,安老师经常找他谈心,让他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书籍,利用节假日家访,获得家长的支持,并在王某生日那天晚自习,安老师买了蛋糕、水果来到教室,让同学们把桌子摆成四边形。给王某戴上生日礼帽,点上蜡烛,全班齐唱生日歌,每位同学为他送上最真挚的祝福,此时王某激动的大声说“谢谢老师和同学们,我一定好好学习”,从此,她变了,学习更勤奋了,初中毕业顺利考入普通高中。
安文军特别注意对学生的教育方式,很少请学生进办公室说事,即便是有学生屡犯错误,他也总是轻声细语点到为止,让学生在自我反省中受教育,约束自己,安老师成了名副其实的“孩子王”,成了孩子们良师益友。当年这个班中考取得了全县前列的好成绩,他本人也被评为“肃南县优秀班主任”。
九年之后,他调入明花学校,接任了初一年级班主任工作。明花学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家长大都在外打工或做生意,学生大部分都是留守学生,平时得不到家长的关心和家庭的温暖,学习态度不端正,由于安老师吃住在校且明花又是他的老家,他利用这个有利条件,经常走进学生家中,和家长一起干些农活,在聊天中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家庭等情况,回来后分析研判,对每个学生的情况都熟记于心。对孩子们的点滴成长,他都给予及时的鼓励和由衷的欣赏。
2003年,他调到莲花小学任校长,学校十来个孩子,且他们的家都离学校一公里以上,早晨到校后一直到下午放学才可以回家,中午在学校只能吃点干馒头,安老师看到这种情形,很是同情他们,处处提供方便。每当冬季来临,安老师早早起来,教室里生好火炉,打好开水,给寒风中来上学的学生一份温暖,中午安老师给学生熬一壶奶茶或开水,让他们有一顿热饭吃。日常生活中带他们看病、买药对安老师来说就是“家常便饭”。
与时俱进,潜心治学
安老师在教学方面,也有自己独特的一套方法“自主学习,先学后教”,这种教学方式的转变,源自于一次赴外联校教研活动,在那里他接受了新的教育思想:“让学生的问题牵着你的鼻子走,不要把你的问题强加给学生”“课堂容量的大小,不是知识容量的多少,而是思维量的大小”,他的课堂都充满了探究学习的氛围,学伴互助,互帮互学,对此,他陷入了深深的颠覆性的思考,问题一定出在老师身上,如果说以前是以量的积累——题海战术达到熟能生巧的应试目标,那么现在应转变为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才是真真的智慧。从此,他的教学工作翻开了新的篇章。对于初一起始年级的教学中,首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策略,其次在课堂上,耐心引导学生先自主学习,把不懂的问题作为教师要教的内容,大胆尝试,坚持不懈,往往到了第二学期,学生们便开始会学语文,学得轻松起来,安老师也教得轻松起来了。安老师还制定了“勇当小老师”“以优带差”“结对子”的学习策略,倡导互相学习、学伴互助、互相竞争的学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安老师采取分类布置作业的方法,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平时,他特别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经常订购教育教学书籍,潜心学习。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一些老教师指点以及与校内外老师的交流,他终于走向成熟,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把积累的经验都写成教学论文,现有18篇论文发表在省级刊物,5篇论文获奖。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不忘对年青老师的带动和培养,有空常走进年青教师的课堂,探讨他们的教法,提出教学中想法和建议,鼓励年青教师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总结有效经验、解决教学问题、改进教学实践,形成“在工作中研究,以研究的精神工作”的习惯和能力,他帮扶的朵文娟教师被评为省级农村骨干教师。他主持完成的三项课题为牧区学校学生习惯培养、心理健康辅导、理想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少数民族地区建设书香校园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还参与了三项课题研究和一项校本教材研发。
创造条件,铸就梦想
2011年任政教主任后,负责学校乡村少年宫创建工作,以发展学校特色、培养学生兴趣为目标,少年宫相继开设了十多个社团,周四下午两小时实行“学习+展示”,被学生称为“快乐星期四”,每周学生都期盼着这一天早到来。社团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很多学生的特长发展,足球社团多次参加肃南县足球联赛获得优异成绩,并代表肃南县参加张掖市足球联赛;经典诵读社团参加甘肃省视屏大赛获三等奖;舞蹈社团与肃南吉思艺术学校结成美育援教联盟,定期开展舞蹈教学与展示活动。科技社团在他的指导下,五次参加张掖市科技创新活动获得10项成果奖。乡村少年宫特色活动的开展引起了有关部门的关注,甘肃日报、张掖日报、腾讯网记者先后对此进行特别报道。乡村少年宫活动的展开,为孩子们搭建了展示自我,放飞梦想的平台。因此,学校被张掖市教育局评为“德育示范校”,被省教育厅评为“快乐校园示范校”。他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张掖市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获二三等奖。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2020年1月28日正值寒假时节张掖市出现新冠肺炎疫情,安文军老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使命,不顾一家三口分离三地的局面,驱车赶到学校,接受寒假值班任务。接班以来,他坚持每天三次对学校门房值班室、教师公寓楼楼道进行消毒,清理校园垃圾,更换电子屏宣传标语,向乡政府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报备学校师生在明花乡区域内异动情况,积极联系乡卫生院,申请防控储备材物资,向教育局汇报每日重点工作。坚持每天巡查校园及周边3次。对学校安排给他的5位外地返肃的监控教师,每天通过QQ、微信或视频了解他们每日的体温、生活等状况,安慰他们安心学习生活。帮助乡政府防控小组向学校周边群众宣传防控知识,帮助他们提高防控意识,并积极安排教师学习疫情防控的相关文件和常识。他这一待就是20天,没有怨言,没有提要求,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看到满脸稚气,不谙世事的孩子,经过自己的教育,变得成熟、变得懂事,成为爱学习、爱劳动,有道德、有理想的小伙子时,一种骄傲和幸福感就会荡漾在心底。他坚信“痴心一片终不悔,只为桃李竞相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