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教育部教师工作司 承办单位: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厚植弘扬师德风尚 做新时代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为了创建生态校园,让幼儿园春有绿、夏有花、秋有果,他在节假日,利用废旧轮胎,巧妙造型,建成立体移动花坛;在校园栽植了五角枫、龙爪榆、樱桃、果树等,错落有致,色彩协调,给人以美的感受。
1977年3月,李广怀揣教育梦想,走上了三尺讲台。38年的教学生涯,由青春年少变成两鬓斑白,他一直坚守在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哈里哈乡莫里莫村,一个距县城50多公里的最偏僻贫穷落后的深山沟里,他把汗水洒向这片沃土,把一生献给了这里的孩子们,用自己的无私奉献,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与热爱。
打造有山村特色的花园式幼儿园
莫里莫村幼儿园,地处塞罕坝下,全村11个居民组分散居住在方圆20多华里的三条深山沟里,只有一条蜿蜒的村路与山外相连。这里交通闭塞,贫穷落后。为了改变家乡贫困落后的面貌,担任本村民办教师的他,一干就是38年。其间虽然转为公办教师,又由普通教师到校点负责人,但依然扎根山村。
2004年,随着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资源整合,原村小学改办成幼儿园,原本顺着一溜山坡建起来的校舍,校院不整,高低不平,破烂不堪,一遇大雨天,院内沟壑纵横,砂石遍地。他以校为家,历尽艰辛,不等不靠,创造条件,开展以校山为主的勤工俭学活动,努力改善山村艰难落后的办学条件。他擅长木工、泥瓦工活,平时,他备有一套土工、木工、金工等工具,发挥个人所长,亲自用肩扛、手搬、小推车推的方式备砂石料,利用业余时间和假期独自为学校砌围墙、垒月台、砌台阶,平整院落,硬化活动场地。他还用自备的工具做橱具、改制桌凳、焊制安全护栏和大型体育活动器材等。在没有报酬、没有帮工的条件下,他挤时间、赶进度,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一个瘦小的身影始终不停地在学校忙碌着……
由于地处山村,自然条件优越,他产生了新的想法,何不把幼儿园建成一所美丽的世外桃源呢?于是他又对校院进行了设计,循院就势,随高就低,建绿地、植物园、花园、果园。当时正赶上秋收大忙季节,工人雇不到,自己上课又没有时间,秋收结束后,村雇工栽牙子砖,可是一施工,由于地势特殊,栽的高低不平,曲直不分,达不到预想的效果。他又一次当起了师傅,雇了一个小工当帮手,每天刚一放亮就出现在工地上,饿了就吃口从家带来的干粮,困了就喝口凉水提提神,头痛了就吃点止痛药,家里人看到他疲惫不堪的样子,都心疼的说:“歇歇吧,你都多大年龄了,不要逞能了。”
为了创建生态校园,让幼儿园春有绿、夏有花、秋有果,他在节假日,利用废旧轮胎,巧妙造型,建成立体移动花坛;在校园栽植了五角枫、龙爪榆、樱桃、果树等,错落有致,色彩协调,给人以美的感受。就这样,由于他多年的付出,使校院分为三级阶梯、层次分明,春天绿树成荫,夏天花草飘香,秋天硕果累累,生机盎然,一派田园风光,给孩子以自然美的启迪,打造出一所具有山村特色的花园式幼儿园。
用智慧改善幼儿园办学条件
为了改善农村艰难的办学条件,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他就与村里协商,把100亩荒山划归学校作为校山。那时候,他刨坑整地,历尽艰辛,栽植了松树。从那以后的30多年,他一直义务担任护林员,无论寒暑,踏坑、除草、修枝、打杈,常年管护。
如今,这百亩校山成为幼儿园永恒的财富。2007年,采伐其中一部分树木,就收入了3.6万元。对当时经济落后的农村来说,这几乎是一个天文数字。他把全部收入用于翻新校舍、改善饮水设施,安装暖气,焊制安全护栏和室外大型玩具、添置幼儿休息用床等,以满足幼儿生活和活动的需要。
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上身体有病,他管理树木、巡山护林越来越困难,刨坑栽树更是感到力不从心。有人劝他说,全部卖掉既有一笔可观的经济收入,又省心省力,多好!可他却从心里舍不得,他想的是:要让这片山林永续利用,为幼儿园的长远发展贡献价值。
为了维护好山林,他绞尽脑汁,经过几个不眠的夜晚,终于想出一招:去找村领导商量,采取换工的方式。他利用暑期承担村里人口普查任务,放弃早晚和双休日休息时间负责村子的档案和文稿整理;而村里出钱雇工,30亩山林的刨坑整地和植树任务就这样完成了。
每次外出参观看到城里的幼儿园玩具特别丰富,他羡慕得不得了,总觉得愧对自己园里的孩子们。回来后,他着了魔似的四处搜集各类废旧物品和板材的下脚料,开动脑筋,发挥特长,用自己的锛、凿、斧、锯,一边琢磨一边尝试着制作各种玩具、学具。平时,他还发动幼儿收集废旧材料,手把手地教他们学习制作。几年下来,既节省了大量开支,又开发了孩子的智力、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做这些工作已经成了他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现在,幼儿园室内外,到处可以看到他和孩子们共同创造的各种各样的精美好玩的幼儿玩教具,拿起这些自制的玩教具,孩子们喜爱极了、玩的开心极了。
用爱塑造最美的师生温情
自办幼儿班起,他扮演着园长、教师、保姆以及园林工、清洁工、维修工等多重角色。由于居住分散,最远的幼儿,家离学校10多里路,路远的幼儿早晨搭乘班车,6点左右就到校了,无论春夏秋冬,他都提前到校开校门,清扫院落,打扫教室、休息室、活动室和厕所卫生,迎接孩子们的到来。
每逢冬季,他还早早地把学校锅炉生暖,遇到下雪天,把院落的积雪清理干净;夏季中午,他一直负责用大锅给幼儿做午饭、烧水,照顾他们的起居。傍晚,再目送他们被家长一个个接走。遇到家长农活太忙没时间接孩子的情况,他就亲自把孩子送到家长面前,才踏上回家的路;遇到孩子生病,他就用自行车带着孩子到十几里远的村卫生所为孩子治病。
对于没有教过幼儿的他来说,50多岁的年纪无疑是一种挑战。为此,他以“返老还童”的方式融入到孩子当中去,用诙谐幽默、可亲可敬的行为去感染孩子们。在生活中,教他们洗手、洗脸,帮助他们梳头、剪指甲。在活动中,和孩子们一起学知识、画画、唱歌、跳舞、做游戏,讲故事、扭秧歌、说快板、做幼儿喜欢做的活动。
他抓紧点滴时间学习美术、舞蹈、音乐等欠缺的业务知识,积极主动参加各级组织的学习培训,刻苦钻研幼儿教育方法理论,不断增强自身素质。在保教实践过程中,他创造性地实施了“学科同上”、“室内外交替”、“大带小”、“助手帮教”等独特的“幼儿复式班”教学活动方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他的精心教育和管理下,保教质量不断提高,他曾在学区做观摩课,班级综合成绩连续多年名列前茅,而且多年来从未发生过安全事故,赢得了家长的信赖和社会的好评。
他十分注重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为保持班级卫生,桌有垃圾盒(用烟盒自制的)、班有垃圾箱,孩子们发现垃圾都能随手捡起,放进垃圾箱或垃圾盒里。最难保持的是园内环境卫生,面对2800多平方米的大院子,他把20几个幼儿,采取按小中大搭配划分小组,分片负责,每人一个垃圾袋,每组一个小橡胶桶,利用每日的卫生活动时间,由老师带领,用“小鸡觅食”的方法,“比一比谁捡得多”,“看一看谁做得好”来捡垃圾、清杂草,做到干净彻底。渐渐地,孩子们发现垃圾,都能随手捡起,送入垃圾箱。
他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他有壮丽的人生,他的愿望实现了,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那就是让这些山里娃有了自己的乐园;每到花果飘香的季节,过往的行人,下乡的领导,都会停下脚步到院内观光、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