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督导 智慧服务 常态工作——武汉市江汉区督学责任区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作者:张频芳    

近年来,武汉市江汉区督学责任区工作紧紧围绕“科学督导、智慧服务、常态工作”三个关键词来开展工作,以“保规范、提质量、促发展”为工作目标,深入基层学校,靠前服务,分类指导,整体推进, 形成“政策落实专项督、特色发展综合督、学校热点随访督”的三维督导策略,在积极推进督学责任区建设方面不断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主要经验和做法如下:

一、科学谋划,积极推进,完善督导工作体系

近年来,江汉区委区政府统筹安排、科学谋划,不断完善“整合力量、整体联动、分工协调”的大督导体系,逐步形成四级教育督导网络,有力保障、推动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级网络:江汉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

为进一步强化政府工作职能,健全江汉区教育督导机制,区委、区政府根据上级规定,2014年1月成立了江汉区教育督导委员会,委员会主任由区政府分管教育的副区长担任,副主任由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督学担任,委员由区政府办、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区编办、教育局等相关委办局负责人担任。委员会负责研究制定全区教育督导重大政策,审议决定全区教育督导工作的重大事项,统筹指导全区教育督导工作,发布江汉区教育督导报告,进一步规范江汉区教育督导行为。

二级网络:江汉区政府教育督导室与教育局各科室

通过整合力量、整体联动、分工协调,初步形成了项目推动、过程督导、评估验收、跟踪监测的全程督导程序。小组成员包括局人事科、财务科、中教科、小教科及基仪站等科室站的负责人,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级网络:江汉区督学责任区

根据区域各级各类学校的分布情况,江汉区被划分成南部、中部、北部三个督学责任区。2012年,江汉区组织开展首届兼职督学选聘工作。兼职督学的人选范围分三个层面:一是在职的优秀管理人员(即中小学校长、副校长);二是优秀教师;三是区教育局机关干部、区教研室教研员(含退居二线人员和退休人员),在单位推荐的基础上,先后遴选了31名德才兼备的兼职督学,其中汇集了全国优秀校长、省特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等教育专家,其成员从学段上覆盖了小学、初中和高中,从学科上涉及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美术等近十个学科。

四级网络:区属学校教育督导员

为了进一步完善教育督导工作体系,结合江汉区实际,江汉区督导室在每所学校充实了督学力量,在全市率先聘任了51名年富力强的学校教育督导员,具体负责学校的督导工作,做到区域内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督导的全覆盖。这项工作的推进,不仅加强了督导队伍的建设,更使责任督学随访督导及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得到有力保障。

二、强化管理,规范权责,形成长效工作机制

为了使责任督学挂牌督导这项工作常态化、制度化、科学化,江汉区在强化责任区管理、规范督学权责方面做了以下探索:

1.完善制度建设,规范责任督学挂牌督导行为

为了规范督学责任区工作,充分发挥责任区督学的职能,江汉区督导室建立健全了四个方面的工作制度。

一是建立了江汉区教育督导的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审阅教育督导报告,研究全区教育督导工作的重大事项,统筹指导全区教育督导工作。

二是建立了江汉区教育督导简报制度。每个季度督导室撰写一份督导简报并提交区督导委员会和局办公会,便于领导掌握情况,研究决策。

三是建立了江汉区督学责任区管理办法及工作规程,明确了责任督学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纪律。要求责任督学按照“指导不领导、帮忙不添乱、到位不越位、督导不包办、引路不占路”的五不原则进行随访督导,努力充当好“监察员、研究员、指导员、服务员、宣传员”等五员角色。

四是建立了江汉区教育督导公示制度。利用江汉区教育督导网站和江汉教育督导微信平台,拓宽信息发布渠道,总结、推广江汉区教育督导工作的做法。通过建章立制,促进了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权威性。

2.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督学队伍工作水平

培训模式:自我学习-专家引领-团队打磨-共同提高。

培训内容:国家教育政策、法规、规章,教育督导理论知识,督导评估的业务知识,信息化手段的运用等。

培训方式:

个人自学:江汉区督导室编印了《江汉区教育督导工作实用手册》,人手一册,便于督学了解督导工作的相关政策和文件依据;发放有关督导评估方面的书籍,要求责任督学边实践边学习。

集中培训:集中组织学习《江汉区督学责任区督学首遇责任制》和《江汉区督学责任区督学律身敬业“十五”规定》,明确工作程序,严格自律。先后聘请了吴衍茂、林家宏、钱秋元等省市督学专家为全区兼职督学作报告和讲学,进一步明确了督学的责、权、利。

外出考察:选派优秀督学,出外学习考察,学习先进地区的督学经验。

网络学习:借助江汉教育督导网络平台、江汉教育督导微信平台、江汉教育督导博客、江汉教育督学QQ群、学校教育督导员QQ群,拓宽督学学习培训平台。

沙龙研讨:每学期开展督学工作的沙龙研讨,相互交流督导的经验做法,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另外,江汉区还成立了江汉区教育督导专业委员会,有184名会员,为教育督导工作交流及督学成长搭建了平台。

通过学习培训,一支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服务型的高素质督导队伍基本形成。

3.落实专项经费,保障督学责任区工作顺利进行

江汉区政府、区教育局十分重视学校挂牌督导工作,为保障工作顺利有效实施,将责任督学工作经费纳入督导室年度经费预算,实行专款专用,专项管理。督导室对考核合格的责任督学每月给予1000元(每个学期5个月)的工作补助(含通讯和交通等);每个督学责任区聘任一名工作认真负责、业务能力强、身体健康的督学担任组长,负责对该责任区督学工作进行管理,片区的组长每学期给予1000元的职务津贴。此项经费合计33.6万元,加上区级专兼职督学的培训费10万元,督学责任区工作推进专项经费6万元,全年共计安排49.6万元经费,有力地保障了督学责任区工作的顺利实施。

4.建立考评机制,确保挂牌督导工作实效

依据《江汉区督学考核细则》,定期对督学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考核分为月度考核、学期考核和年度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履职情况、督导成效、律身敬业、工作特色四个方面,按照个人自评、学校评价、组长考核、组织认定四个程序进行,其中督学工作汇报、学校情况反馈、督导实际效果和资料记载情况等方面是组织认定的重要依据。每学年督导室对工作成绩突出的督学进行表彰奖励,对不能认真履职或违反有关规定的督学按相关规定予以处理。今年江汉区表彰了12名优秀督学,颁发了荣誉证书并给予了一定的物质奖励。

5.注重及时反馈,合理运用督导结果

每月每个责任督学完成一份月报表,内容包含:本月督导重点、督导学校的特色与亮点、督导学校的困难与问题、督导建议。每个督学责任区每月完成一份督导调研报告,每个季度督导办将调研情况进行整理,形成督导简报,报送局办公会及区督导专业委员会主任,为政府决策和教育局决策提供参考。同时每学年对各校督导结果进行量化打分,作为学校绩效考核及学校负责人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对于市、区级素质教育特色学校督导评估创建成功的学校,给予一次5万元至10万元的奖励。同时,教育局在学校评优评先、干部任免、教师考核等方面,也会充分听取督学意见。

三、创新督导,智慧服务,助推学校内涵发展

江汉区督导室要求责任督学扮演好四种角色:常规巡视,做政府的“得力助手”;定期指导,做学校的“顾问专家”;沟通对话,做群众的“贴心专家”;专题调研,做决策的“信息参谋”。

1.把握规律,突出重点,实现任务驱动型教育督导

责任区的每一名督学对接2-3个教学点,并以经常性随访为主要形式,以保证督导检查结果的客观与真实。虽是随机督导,但并不是随意督导,而是按照“依法监督、正确指导、及时反馈、深入调研、合理建议”的工作方针,周密计划,科学安排,根据督学责任区的工作任务、区督导室工作要点、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工作及学校的工作计划,按照教育规律,有序地开展常规性督导。

每月督导有重点,工作目标清晰,督导内容具体。一是按照八条督导规程规定的督导内容对学校进行常规督导,督促指导学校规范办学行为,针对学校存在的问题及困难,提出意见与建议。根据学校工作规律,责任督学把握不同的时间节点有所侧重地关注突出问题。如开学初,重点督导规范收费、校园安全、课程落实等情况。学期中,重点督导教辅资料的使用与学生课业负担、师德师风、校园文化建设等情况;学期末,重点督导教育质量、规范招生与学籍管理情况。二是针对学生家长的投诉与建议,主动到学校及相关部门了解情况,咨询相关政策,及时与家长沟通,有效化解家校矛盾。三是围绕与教育关联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项督导,提前介入,有效防控,与学校一起自查,研究对策,进行整改,让教育督导工作紧贴学校工作实际。

通过任务驱动,让学校在规范管理中顺势借力,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工作的发展。例如:有一位学校校长向该校挂牌督导的责任督学反映由于城市交通建设,学校门口设立了车站,公交车的噪音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该督学及时向督导室进行了汇报,督导室找了相关部门商议,减少了经过学校门口的几条公交线路,噪音问题大大缓解。再如:有位家长向该校挂牌责任督学校反映学校中餐收费问题,这位督学通过半小时的电话沟通,详细给该家长解释江汉区日托班收费政策,相关工作要求,学校收费公示制度执行情况等,并与学校沟通,再次下发告家长书,明确收费操作流程,使这件事得以妥善处理。正是通过这样小视角、聚焦具体问题的随访督导,能及时解决学校困难,缓和家校矛盾,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突出灵活、及时、实效的特点,学校直接受益。

2.结合特点,彰显特色,推进绿色智慧型教育督导

以区域经济为支撑的江汉教育,在南、中、北三个责任区的督导上各有特点:南部责任区特别关注小班化办学的情况;中部责任区特别关注特色建设;北部责任区重点督导控制规模,并促使适度超前发展。不管是哪个责任区,三个区域的督导都聚焦着一个词:发展;责任督学致力的工作也凝聚着一个词:智慧。如果说督学是江汉教育的保健医生,那么督学责任区就是江汉教育的便民诊所,这种低平台、高智囊的督导模式,能有效地避免以面为主、泛泛而谈的“原则督导”,实现“点”"对“点”的近距离督导,使“督”和“导”在更深层次上、更高效的维度上展开。如:有位督学在进行小班化教学试点学校专项督导工作中,发现江汉区某所小学的师资水平不错,但工作积极性有待提高,而另一所小学的教师工作热情高,但缺乏骨干教师引领。针对这一问题,他提出了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教师专业培训,注重工作的有机整合的指导意见,并多次在校际间奔走,在局科室间呼吁协调,促进了相关工作的落实。

3.借力做事,关注发展,凸显阳光服务型教育督导

督导室联合中小教科、中小学教研室、发规科、财务科、组干科、人事科、基仪站等科室多次下校开展联合督导、专项督导和随机督导,着力推动三项工作(即素质教育学校发展特色化、学校资源配置均衡化、教育质量评价一体化),促进学校发展个个出彩。在督导工作中,江汉区督导室正确处理好了监督与指导的关系,指导靠前,服务到位,不遗余力,解决问题,促进了学校健康发展。

一是立足校情,智慧服务,丰富学校文化内涵

深入学校,摸清家底,了解校情,有利于提高督导的针对性与指导性。督导室要求责任督学对所负责的学校要做到“三清”:摸清学校的基本情况,溯清学校发展的历史渊源,理清学校的办学思想。以便督学们在随机督导、专项督导和综合督导中,更容易融入学校,提出符合学校校情的建议。督学均能针对学校特点,结合督导室的工作要求,找准切入点开展工作。在督导过程中,督学能立足学校实际、办学历史及文化底蕴,帮助和指导学校找准定位发展,制定和完善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积极引导学校主动开拓发展的内部空间,寻求学校促进自身内涵发展的文化元素,不断引导学校挖掘潜能,提升办学理念,增强文化实力,让学校从原生态的文化萌芽到文化的自觉再到文化的自信,以先进的、科学的文化体系,有效引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在文化建设过程中逐渐凸显办学特色,追求“质”的提升和飞跃,让文化体现出促进学校发展的强大张力,并内化为全体师生自觉奋进的精神动力。文化从内隐到外显的过程中,督导室意识到,校园文化的建设应要有前瞻性,因此督导室会同基仪站、财务科、中小学教研室等科站室一起对参与督导评估的学校进行提前介入,主动指导,让服务更有针对性,更有智慧。对学校的帮助要真正做到提前谋划,而不是事后诸葛亮,逐步引领学校完成从“标准化”到“特色化”再到“品牌化”的蝶变。

二是搭台唱戏,沟通协调,优化学校办学条件

督导室借助督导评估机制,为学校“搭台唱戏”,不断助推学校优质发展。凡是学校办学需要的、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有利于学生学习生活的条件,督导室都会督促、协调教育局相关部门,全力支持学校,切实把钱用在刀刃上,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上。针对武汉第七十五中学的区级素质教育特色校建设,教育局投入了三百多万元,改造射击靶场及设备,发展学校传统射击特色,让该校成为武汉市唯一的省级射击特色学校。2014年,江汉区6所小学高品质完成市区两级标准化验收,1所高中高水平通过市级示范高中的市级复核,4所中小学被评为市级素质教育特色学校、6所中学被评为区级素质教育特色学校。这些学校自评估以来,在基础硬件设施建设方面都得到了教育督导办的“提前介入,督政督办”。可以说,每一次的素质教育特色校及标准化的督导评估,都使江汉区每所学校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办学条件得到极大优化,校园文化彰显特色,师生整体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教育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三是指导从真,科学督导,提升学校教育质量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需要加强监督与指导。督导室借助中小教科、中小学教研室等部门力量,抓住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指导学校备、教、改、导、考、习、研各环节,及时掌握学校教学的真实状态,为学校教学质量“问好诊”“把好脉”。在优化教学结构、创新教育方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上,进行了重点突破,帮助学校构建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效益,帮助学校理清了思路和方向。

四、督导愿景及希望

1.提高督学队伍素质。积极拓宽培训渠道,加强责任督学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借助现代教育理论、技术手段和方法,创新工作方式。

2.拓宽督导工作平台。成立第三方教育评估中心,进一步提高教育评价、质量检测和信息采集的信度和效度,打破“以教育评教育”的陈规,确保督导评价的公正性与科学性,有效发挥社会组织在教育评估监测中的作用,继续在“管评办”分离的教育模式上做出有益的探索。

3.提升责任区的功能定位。充分挖掘、拓展责任区的工作内容及范围,利用信息化网络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动态管理责任督学随访督导工作,强化各项督导评估结果的公示与应用。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运维

京ICP备1003014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811号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