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立云南乐众科技有限公司,经营哆啦梦想科技品牌的计算机软硬件开发和校园APP;创立极趣乐活科技有限公司,经营国外生活的地区APP;创立河南探索筑梦者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担任运营与技术股东,已获得阿里融资,覆盖40所校园——拥有这些的不是某位企业家,而是燕京理工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一名大四学生,他叫孙志豪。这位大一不断参加比赛、大二在阿里巴巴实习、大三利用课余时间开始创业的大学生,瞄准了互联网+和校园中存在的商机,不断推出服务于学校和学生校园产品。
在燕京理工学院,像孙志豪一样在校期间便已开始创业的团队和个人不在少数。这除了学生个人的能力偏好,跟学校的大力支持断然不能分开。
创新创业教育始终“一马当先”
自2008年开始,燕京理工学院就将创业教育作为就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实践操作和技能训练,严格按照《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组织实施。像孙志豪所在的国际商学院,还专门编订了《大学生创业基础》教材,目前已经出版3版,先后有3000多名学生系统地接受了创业教育课程。
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首先要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其创新创业热情,所以文化氛围显得尤为重要。燕京理工学院通过创新校园文化,激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并为学生搭建多层次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学院逐步构筑了学科竞赛、科技创新、职业考证、素质拓展、项目研究等五位一体的实验实训与实践锻炼平台,并将创新创业主体品质的养成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灵魂和主线,引导学生开展各类创新创业的实践锻炼。
为了保证创新创业工作顺利实施,学院不久前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实践中心管委会,同时成立了创新创业孵化中心,负责全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创业孵化园的管理。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学院还积极争取政府和行业企业的支持,多渠道筹措资金,洽谈合作创新项目。
一体化培养为顺利创业提供保证
燕京理工学院紧邻北京,处于京津冀一体化的重点区域,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创新创业工作也享受着北京的企业资源和河北的政策支持双重优势。
学校将创业项目与专业教学紧密相连,开放实验室、实训中心等场地服务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反过来,学生与老师一起研究的创新创业项目也为专业实践教学拓宽了思路,如该校物流专业和燕郊物流中心共同打造的完整的物流系统,就将直接运用于物流专业的实践教学。
完备的基础设施是创新创业工作大力开展的有效保证。燕京理工学院为在校园内或在学校附近创新创业的学生提供了各类便利和平台:校园里的艺术设计工作室、软件外包服务、摩咖小镇咖啡厅、快递服务、饰品礼品店、超市、打印室等配套服务,无不活动着在校生创业的身影;刚刚成立的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也正在孵化创新类的科技发明项目,以此支持并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中来。
为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的驱动作用,学校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和激励政策,保证创新创业工作的有效落实。创新创业孵化中心还聘请了一批创新创业导师,做好学生创业项目的指导、规划,以降低风险成本。
全方位孵化服务引领学子绽放梦想
创业大讲堂、燕理职通车、“燕理杯”创业大赛、创业精英汇系列活动……燕京理工学院通过引入竞赛机制,全力打造复合型人才,多年来硕果累累。仅2015年,该校在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表彰187项、省级表彰113项。
今年,该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由教育部毕业生就业协会主办的中国首届大学生移动互联网创业大赛,并承办了京津冀赛区启动仪式。在有中国政法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复旦大学等126所高校组队参加,2万余名大学生参赛的情况下,燕京理工学院学生创业团体获得了京津冀赛区第一名、全国第三名的出色成绩。
在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的“邮储银行杯”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中,燕京理工学院I-lemon团队在“双师型”教师唐成林的指导下,凭借《基于农家乐电商化的邮储服务方案》获得华北赛区特等奖,并夺得全国第4名的战绩。此作品被天津大学高宏教授誉为“此次比赛中可行性最高、最具有前景的方案”,该校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已将此项目列入重点孵化计划中,支持学生将作品做成产品。
该校创新创业孵化中心主任吴仲元老师表示,通过一体化培养和全方位孵化服务以及更多创新文化的熏陶,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创新的简单和创业的乐趣,将会吸引更多学生参与进创业创新的行列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