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用餐巡视时,我发现一些班级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孩子端着饭盘站在教室的前面用餐,一边吃着一边张望着。由于没有桌子,孩子们吃饭略显有些疲态,不停地变换站立的姿态或稍稍活动一下双手。孩子们并无因站在前面而面带羞怯之色,站在一起的孩子们有时还会小声交流一下。保育员老师忙着擦桌扫地,并催促孩子们快些吃。看着孩子们的窘迫样,我的心如抽丝一般难过。
本以为是个别现象或个别案例,我并未将此现象放于心上,但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发现这并非个别现象也并非个别案例,而是幼儿园中大班午餐时普遍存在的现象。
案例分析
进餐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重要环节,是确保幼儿健康成长、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好时机。案例中的孩子们为什么会站在前面吃饭?仔细剖析,主要原因如下:
孩子进餐慢影响老师工作进程。在观察中,我发现每天站在前面的孩子几乎都是那几个吃饭速度相对较慢的孩子。老师和保育员为了尽快清理桌面、清扫地面,就把这些孩子从各自的座位上“请”到活动室的前面,让他们相对集中,以便于自己打扫卫生,从而赶紧结束高强度的紧张状态。
教师对进餐缺乏科学认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在与老师们的交流中,我发现老师们对幼儿进餐环节的教育性、重要性缺乏科学的认识,对这种不适宜行为对孩子心理造成的伤害、对孩子健康造成的不利、对孩子不良习惯的形成等后果均无明显意识。
整改措施
为了改变这种不适宜的教育行为,我分别从以下方面着手切入:
提高保育员老师的认识。一所幼儿园的管理只靠园长肯定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只有与老师齐心协力才能事半功倍,收效明显。于是,我在保育员老师会上将此现象抛了出来,让大家结合《纲要》和现代教育理念思考此行为的适宜性。第二次保育员老师会上,我请大家对此现象谈自己的认识。由于大家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思索和学习,在交流中他们已清晰地意识到“让幼儿们站着吃饭”不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相反强化了一些不良习惯,极大地挫伤了幼儿的自尊心。保育员老师的高度认识为后续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规范日常管理,确保幼儿用餐时保持愉快的情绪、培养幼儿良好的用餐习惯,我们在全体教师讨论的基础上,自然地达成了《幼儿用餐细则》,从餐前准备到进餐过程再到餐后整理提出系列要求,从而确保幼儿吃得开心、吃出健康、养成习惯。
旧病为何复发
制度形成后,本以为此现象也就随之消失了,但一星期后的巡视中,我发现个别中班在用餐时又出现了上述情况。我的内心不免有些恼火。理性告诉我必须冷静,因为我刚来园不久,带班教师又是一位资深老教师。面对这个再次出现的问题,我并没有直接和其进行交流,而是选择静态观察的办法。
我细细观察其他的中班,发现每个班确实有一部分用餐速度很慢的幼儿,因为之前的整顿,老师和保育员并没有像以往一样,而是等待或者喂食。接连几天,让我恍然大悟,暗自庆幸自己当初的理性。这些用餐慢的孩子是因为小手肌肉群发育还不够灵活,再加上缺乏使用筷子吃饭的经验,他们或一把抓、或不会夹菜、或往嘴里送饭不顺……于是桌上、地上到处是米粒,甚至有个别孩子因筷子不顺还将饭碗打翻,影响了用餐的速度,原来都是筷子惹的祸。
于是,与保健老师商量,是否可以更换成调羹?这样既安全又不影响进餐速度。保健老师说:“中班幼儿用筷子吃饭是卫生保健的要求。”如何既按要求执行又能很好地解决目前的问题?我把问题再次抛给保育员老师。在讨论中,大家一致赞同要尊重幼儿的个别差异,给每个中班先放些调羹,让不会用筷子的孩子有个过渡期,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提供动手机会,让他们在游戏中锻炼小肌肉群和练习抓筷子的能力,并与家长联系让幼儿在家同步跟进。对于这项举措,中班老师都非常赞同,连这位老教师也对我说:“这个办法好!”在老师们的引导下,一个月后,这些孩子都能熟练地用筷子了。
这件事虽然结束了,但给我留下了许多反思与管理启示。
善集保育员老师智慧,合力处理问题。在学校管理中,园长是管理层的关键,保育员老师却是管理中的核心力量,只有大家达成一致才能形成管理的合力,达到“众人拾柴火焰高”。在本案例的解决过程中,作为园长要坚持把问题抛给保育员老师,让全体保育员老师进行思考。在讨论中,园长要让老师畅所欲言,把自己事先想好的策略置后,最终形成共同的决定。在之后的工作中,我运用这个方法妥善地解决了幼儿园的一系列问题,如家长换班事件、教师违规办班等事件。一个人再完美,也就是一滴水;一个优秀的团队才是大海,才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想这也是民主管理的内涵吧!
善用“园长荐书”,静态处理问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建构起科学的教育理念才能拥有正确的教育行为,而科学的教育理念离不开阅读和思考。在案例处理过程中,我虽然发现了问题但没有直接在大会中指出问题,而是“别有用心”地在周三的“园长荐书”中介绍有针对性的文章让教师们进行阅读,同时在博客中建立了讨论主题,促使教师们运用所学的理念进行自我反思,保育员老师适时地参与引导,有效地促进了全体老师的自我反思能力。通过这些静态的方法,老师们不仅很快建立了科学的认识,而且运用了文中的策略改善了教育行为,并自然接受了园务的规章制度。通过荐书共同学习,我们纠正了一些“小学化”倾向现象、幼儿被隔离等问题……静态措施,从外化到内化,自然而然,不留痕迹,犹如春风拂面,温暖柔和。
善到工作一线,冷静处理问题。作为管理者,面对问题,如果冲动或盲动,很有可能让自己陷入被动的局面。通过这个案例的解决,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园长,在面对问题,尤其是重现的问题时,更应克制自己的情绪,多问几个“为什么”,然后到一线去做一名细心的观察者,用自己的慧心去发现问题的症结,从而最终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后来,在面对一些管理问题时,我都不断提醒自己要俯下身子,潜入一线,冷静思考和处理,从“管”“理”两个层面开展工作。遇事冷静,放慢一拍,我想这也是作为一名新园长要牢记的一个管理要点吧。(张秋兰 作者系江苏省丹阳市荆林幼儿园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