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我校秉承“和乐易思”的办学理念,着力构建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特征的“和乐课程体系”,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学校的校本课程研发工作主要包括引桥课程、课程整合和特色课程建设三大方面,基本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贯穿教学全过程、涵盖教学全学科的人人参与的课程体系。
一、以“和乐课程”建设为核心,系统规划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一)充分挖掘校内课程资源,助力学校特色发展
学生的需要是我们进行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此基础上,我们确立了以校内资源开发为主的课程资源开发策略和开发原则,把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作为“和乐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和要求,着力构建“和乐课程体系”。
首先发挥国家教材的主导作用,变教材为我所用。一方面,我们强调教师要重视教材研究,要充分发挥教材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我们又引领教师认识到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我们以教研组为单位,深入研究课程标准与教材,系统的开发、整合和应用教材。
其次,引导教师成为一种课程资源。可以说,教师自身就是课程资源。教师自身丰富的知识修养、价值理念及教育教学技术等都可以成为课程资源。新课程倡导课程的综合化,淡化学科界限,这给教师提供了机遇和挑战,教师要不断的发展自己,只有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享教育思想与教学资源。
再次,引导学生,让学生也成为一种课程资源。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与合作者,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过程自然也少不了学生的参与。学生的生活实践与个性特色更是课程开发的依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生也是课程的主体,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特长等都可以成为课程资源。
校内的资源还包括学校的硬件设施、校园网络资源等,只要合理开发利用,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教育作用。
(二)优化校本课程资源,助力学校特色发展
1、确定课标和课题:
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良好的组织保障、全员配合,更需要从实际出发,认真论证调查,确定好符合实际的课标和课题。因此,每一门课程的开发,我们都要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前期论证,即要求课题组把课程开发的目的、意义、项目等上报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进行讨论认证,然后再将开发的课程样本拿到学生中去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学生是否喜欢,是否需要,最后根据学生反馈意见进行取舍、修正、编印和使用,最终形成课标与教材,这种“订单式”的课程,学生不会不喜欢。
2、撰写纲要
《课程纲要》包括:课程目标的陈述、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申请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首先必须写一份简要的《课程纲要》,同时要附有课程介绍,交学校课程中心初审,最后由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确认,课程中心备案,由教导处等部门负责实施和评价。
3、开发、整合和应用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学校的校本课程研发主要包括引桥课程、课程整合和特色课程建设三大方面。
第一、引桥课程
所谓引桥课程,就是为了更好的破解学科教学重点与难点,对即将要学的知识进行适当的过渡与延展,让学生学起来更轻松,接受起来更容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积极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课程。
我们的引桥课程主要包括物理引桥和化学引桥课程。
物理引桥课程是针对初一学生开设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提前一年对初二物理内容有所了解和认识,从而减轻学业负担。
化学引桥课程是针对初二年级的学生开设的,也是让学生提前一学年开始学习化学课的内容,减轻初三学段的学业负担,提高学业成绩。
这两门引桥课程都有专门的任课教师,每周一课时,周周有内容,课课无作业,只是让学生作为一种兴趣去了解,而这样的搭桥学习特别受到学生青睐,学生喜欢这样的课程,在半年后就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第二、课程整合
我校的课程整合工作主要体现在学科内整合与学科间整合。
(1)学科内整合课程:
主要在语文与英语两大学科。
语文学科内容的整合是结合新教育实践进行的,以构建书香校园为主题。内容包括包括“阳光经典”课程、“阳光诵读”课程两部分。
①“阳光经典”课程:
是指经典作品的欣赏课程。我们精心选择和制作校园音乐,早 6:55开始名曲欣赏,让广大师生伴随优美的乐曲开启一天的工作和学习。中午午休结束、下午放学后是美文配乐欣赏时间,让学生通过聆听,积累素材、品位情感,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②“阳光诵读”课程:
是指学生根据《浮来中学学生读书推荐篇目》开展自由阅读活动,每人每月精读一本好书。学校定期组织征文比赛,优秀作品推荐投稿,此课程由教科室负责制定计划、组织实施,并进行监督评价,天天阅读,月月评价,并纳入学生成长档案和班级评价中。具体方法是:
各班级每月举行一次以《读书,让梦想插上翅膀》为主题的班会。每次主题班会的内容(主题、文本、ppt)都要由课程中心审阅同意,由政教处备案评价,每学期各年级推荐一节主题课在学校展示。
通过“献一本看十本”活动,充实班级书橱,方便学生阅读。班级与班级之间建立“好书交换站”,让每个学生都能多读书、读好书,是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书籍的海洋里畅游,找到了书香校园创建的路子。
每周一下午第八节,全校都上经典诵读课,内容由学校推荐、教师和同学自选,如《论语》、《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全班一起积累。既促进了同学们的写作水平,又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实现了“书香润泽校园,经典照亮人生”的教育目标。
英语学科内容的整合主要是对课本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拓展,并由此开发、编印了《英语语音入门》、《英语口语交际》和《英语写作》。
(2)学科间整合课程
①学校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把历史、传统文化、地方课程以及思想品德课程进行整合,编撰而成《文心雕龙》、《四子千字文》。把地理、环境教育以及气象知识进行整合,编撰而成《谈天说地》。这些校本课程的研发是我们比较成功的案例。
②书法课程,是由书画历史、书法欣赏、书法技法、绘画艺术相融合而成。学校每周每班开设一节书法课,由专人指导学生学习硬笔书法(铅笔、钢笔)、软笔书法。有专门的书法教室,室内设施齐全,制度完整齐备。
每天下午课间十分钟配乐练字。
第三、特色课程
①礼仪文化课程:
不断完善“入校课程”和“离校课程”。每学年举行入校的军训课程、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入团仪式,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
每学期进行班级及年级形象大使评选,每学年举行一次。每班有形象大使。各班班歌、班徽、班旗、班训等在楼间连廊及教室外墙壁展示。
定期举办体育节,每天举行“二一一”阳光大课间活动,每天都有“拉歌”比赛,既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又是学生进行自我激励、自我调整的精神加油站。
学校定期举行艺术节、读书节、英语节等。节日文化纳入长课程。
以上校本课程根据学校分工和隶属关系由教导处、政教处、团委会同各年级部负责制定计划、组织落实,课程中心进行监督和评价,并及时备案。
②科学素养类课程:
包括环境与资源、生命科学、学习策略等。具体为举办科技节。每月一次的特长展示,每月一次的小制作、小发明作品的展示,每月一次师生外投作品的展示。
另外还有“二分钟”创新作业――《历史上的今天》――学生课下收集信息,利用历史课前三分钟时间,将历史上的今天所发生的大事,进行播报。
③《家》课程:就是以校为家的德育教育课程,分四部分:融家、赏家、乐家、恋家。
主要介绍学校发展史、教育教学情况及党团建设情况;感恩教育、励志教育及安全教育。
此课程由工会、实验教师、史地教师组织实施,教导处和团委组织评价,课程中心备案。
④《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我校与日照农业学校联合办学,开设职业素养课,共同开发了校本课程《职业生涯规划》,对有不同兴趣特质、不同教育需要的孩子们,尊重和开辟发展成才道路,此课程由日照农业学校的教师授课,初一学生感知职业,初二学生认识职业,初三学生开始选择课程,为毕业生的分流打下基础。
⑤社团课程:通过建立各种兴趣团体来开发实施校本课程。萤火虫文学(诗词)社团、小百灵艺术社团、脸谱社团、剪纸社团、健美操社团、长青藤书画社等。目前,学校的小百灵艺术社团与长青藤书画社在本地已小有名气,活动多次受省市表彰。
此课程主要由教导处和课程中心组织实施评价,课程中心备案。
以上课程也可以归结为四大类校本课程,即人文素养类、艺体特长类、科学素养类和学科拓展延伸类,每一门课程都有《课程标准》、教学讲义(教材)、组织部门、评价方案和结果,这些成果都将纳入教师的评价,所涉老师都要填报《浮来中学校本课程开发使用记录表》,以此论功行赏。
二、完善校本课程评价机制,提升资源利用效能
在进行课程资源开发的同时,我们建立起与之相对应的课程评估机制,以便及时反馈和调整课程资源的利用情况,使课程资源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效能和可持续开发。
对课程的评价主要由学校课程中心负责。课程中心组织专人根据学校制定的校本课程评价方案,对教师的课程实施利用情况、学生的学习效果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学生的评价采用自评、他评与集体评价相结合,多部门联动,家校联合,形成一种立体的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评价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一般”四个等级。学校定期组织成果展,对成绩突出的师生给予隆重表彰,
总之,校本课程的实施激发了学校办学活力,带动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2012年来学校在各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仅2013到2014年,就获得日照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实验基地,全国校园文学社示范学校,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研究理事会单位,日照市艺术教育与体育教育先进单位,日照市办学水平优秀学校,市文明单位、日照市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校和山东省校本研究先进单位、教学示范学校等称号,《中国教育报》在2016年3月以《校本课程助力农村学校特色发展》为题进行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