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

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潇翔小学 为了每一个孩子的自然生长 ----基于核心素养的“自然生长”课程建设思考

2017-10-24

 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建设的起点在哪里?它要把学生带向何方?如何带到那个方向?我们把哲学三问代入学校课程建设过程中,在循环的思考与行动中,追寻课程建设的价值感。

一、找到“自然生长”课程建设的出发点和目标点。

育人的目标点。学校课程是国家、地方课程民主化的过程,一定要表达学校的育人目标。这就需要清楚学校的基础点、目标点和行走路径,找到我们的出发点。2013年9月入潇翔小学后,我用半年多的时间阅读学校的历史文化,了解关键事件;阅读现实文化,走在教师学生家长中间,了解学校的人、事、物。这样的基础上提出“如何对学校特色项目感恩教育进行延续和深化?”问题,在经历了教师、学生、家长三个群体对学校的发展优势、劣势、资源等的swot分析,全体教师对学校的印象描述、蓝图勾画后,从校名中的“翔”字出发提炼出“我要飞得更高”的校训,取其“做最好的自己”的蕴意。再由校训出发,确定了“自然生长”的学校特色,“自然生长,自由飞翔”的发展理念,“人人潇翔”的发展原则,“办属于孩子的学校”的学校发展目标,保留了原有 “让教育适合每一个孩子发展” 的育人目标。并以学校五星级评价为基础,在广泛问卷基础上,确定了“自然生长”文化下学生的核心素养----公德意识、学会学习、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参与,这也成为了“自然生长”课程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文化的落脚点。“自然生长”的文化本质是什么?我们提取它针对的是教育中存在的“揠苗助长、包办代长、功利生长”现状,但实践的过程中听到了老师和家长们的议论“自然生长就是随便长吧?”针对这种想法,我们和老师们一起去深透地理解“自然生长”的文化基础。百度词条给“生长”这样的释义:出生成长;长大;滋长。指的是体积、重量、能力增加的过程。这向我们说明了生长是自身能力自动长成的一种自然状态。“教育”二字中,“教”字意为“全身心跟着老师学习”,“育”即“身体的自我复制”之意,这里强调的教育是“学”、是“自我”,是一种自然的、主动的生长。《易经》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老子《道德经》 “归根复命”、道法自然”强调的自然天成,庄子《齐物论》中体现了“顺应本性”的自然观。这也成为了“自然生长”课程建设的文化根系。

理论的支撑点。有哪些理论可以为自然生长文化提供基础?拉丁文“educate”本义为“引出”或“导出”,即通过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潜在于身心内部的东西引发出来。美国实用主义教育的提出者杜威认为“教育即生长”,强调儿童的生长就是教育的目标。建构主义理论代表人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强调了儿童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不断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就是儿童建构自我和发展自我的过程。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中强调了建立自己个性和个人世界过程的自发性。这些理论给“自然生长”课程建设以强大的支撑。

东西方的文化与理论都在诠释一种观点,教育是一种内发之力,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活动,也就是说,自然生长不是无序生长、盲目生长、野蛮生长,是按照事物内在规律的生长。自然生长教育就是按照学生生长规律,遵循教育心理规律,引导学生内在地自主地生长。建设自然生长课程,旨在把自然人所固有的或潜在的素质,自内而外引发出来,以成为现实的发展状态,也就是向着我们的核心素养的方向生长。

二、探索“自然生长”课程的总体框架和可行路径。

为“自然生长”课程寻根的过程,也是完成一所学校顶层设计的过程。正如著名作家陈忠实在写《白鹿原》时“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一样,我们寻找和建立了自己的话语体系,定位了学校下一步发展的“经”线。“自然生长”课程建设就成为这根“经”线下的一个核心“纬”线。

多尔在《后现代课程观》这样论述:课程成为达成个人转变的通道。那让学生向着核心素养发展的“自然生长”课程应该是怎样的构成?我们对学生现有课程进行总体分析,发现课程体系及学习方式中严重缺乏做与行的内容。在对学科课程实施情况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德育课程的实施仍以授课形式为主,科学课堂缺少科学实验,综合性学习及综合实践活动在学科课程中本就处于弱势,且因为功利性原因在执行过程中被学校和老师人为弱化。在对学生进行“学习视野及学习方式”问卷中,发现生有知识,少常识、没见识。在整体分析中,我们认识到“以书本为内容、以读练为方式、以学校为场地”的传统课程学习方式依然占据着学生学习及课程的95%以上,单科内容、单一方式、单调学习依然让我们的教育处在“半人”培养的状态。

于是,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我们从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进行课程的统整架构,从“读中学”、“做中学”、“行中学”三个方面开发与实施。“读中学”是传统的学习方式,是文本学术类学习的必用方法,是传统课堂中的典型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做中学”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中的重要主张,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做”的过程,也是“经验的过程”,“一切学习都来自经验”。“行中学”的思想源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古训及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思想。基于这样的学习传统和教育思想,我们建立“读中学---长知识”,“做中学----长常识”、“行中学----长见识”的课程体系,统整学科、活动,顺应学生生长,使学生在基础性、拓展性,必学、选学的过程中经由课程达成自然生长。

三、探索“自然生长”课程的具体内容和组成方式。

“读中学”课程,以学科课程为主在到拓展。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基础上利用教师自身资源建设学科课程群,加大学科课程之间的融合与整合。语文的整本书阅读、数学的探索课、英语的绘本课、中国神话课及“弟子规、三字经、诗经、论语、大学、唐诗宋词、小古文”传统文化系列,开设“名人、名著、名曲、各画、名胜”五名课程。让孩子们在丰富的材料中拓展知识,学会学习。

“做中学”课程,以社团活动为主达到选修。开设34门类系列选修类社团课程,加大“艺体训练类”课程比重,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艺术特长和体育项目;研究“实验研究类”课程系列,“小小工程师”、“电”“机器人课”进入课程;开设“生活技能类”课程板块,连接学生生活经验,项生活技能成为课程。做好“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校园节日,发掘学生指尖上的智慧,让学生在动手做的体验中获得经验、生成智慧。

“行中学”课程,以建设“齐鲁行、中国行、世界行”“三行” 旅游课程,探索“踏青寻春、拈花入夏、一叶知秋、探雪历冬”“四季”课程,体验“清明祭”、“端午粽”、“中秋月”、“中国年”“中国节”课程,形成“家长职业介绍”、“爸爸去哪里”、“故事妈妈”综合性课程。让孩子们在行走、游历中获得体验、生出志向。

“自然生长”课程的脉络与枝条日渐清晰和丰盈,她立足于学生的核心素养,表达着学校的价值,把学生引向自生、互生、共生的局面。

四、促成“自然生长”课程的实践操作和价值实现。

“自然生长”课程改变着学校生态与结构,实现着学校的育人目标----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经过两年多课程实践,已逐渐看到生命之花自主绽放的不同样式。

提供选择性。教育是找到一个人生命方式的过程。加大课程的选择性,给了孩子们寻找自己生命方式的可能性。我们把民族的根文化纳入社团课程。参加京剧社团的孩子们从最基础的基本功练起,现在已走向全省的演出舞台;虽然太极拳是我们的心修课,每个孩子都要参与每周一节课的练习和每天大课间的训练,但喜欢的孩子依旧选择太极社团,练太极操、打太极球,宋雪言等四个孩子已经走向全国赛场;学霸段博昭选择用读书的方式成长自己,于是从春季的学校读书节开幕开始,一个学期读书35本;沉溺于自己的心思、不按常理出牌的周鸿宇选择用写作的方式打开自己……选择性,让孩子们第一次面对自己内心的需求,明白选择背后的责任,也是公民素养中责任意识的一种觉醒。

催生自主性。学生自主发展的动力从哪里来?我们用课程平台搭建的方式催生这种力量。利用暑假时间给孩子们建成的自主展示的“枫叶小剧场”等待了一年多的时间无人报名,直到听语文课看到载耳机的卢昶宇的画,协商后学校终于迎来了第一场个人画展,接着不到一年多的时间里就有了第二、第三场个人油画展、二年级二班徐艺玮的个人中国画展、四年级二班于浩洋的个人书法展、三年级三人组建的东团演出、五年级三班王籽沣的个人朗诵专场……把孩子们成长伙伴----潇潇和翔翔的设计过程开设成一门课程,通过海选和票选,冯亦宁和爸爸一起设计的动漫形象作品受到了大家的青睐;二年级的董家贝创作了自己的绘本,三年级的胡献龙画着自己的漫画,五年级一班成立了班级乐队,毕业典礼中的表演走上了烟台电视台……自主性,让孩子们从内部打开自己的生命,呈现着生命物种的多样性。

面向全体性。听到每一个、看到每一个,欣赏万物生长的状态,“自然生长”课程要达到的就是每一孩子走向核心素养发展的景象。作为环境课程,每个孩子的笑脸都展现在走廊上,每个孩子都通过专门平台展示自己和班级“飞翔的故事”,每个班级里都有孩子作为“出彩潇翔宝贝”展示自己的特长,每个孩子都会在一年级寒假的“中国年”活动中经历一次与爸爸、妈妈寻找自己生命的根,建立三代以上人家谱的课程。每年的科技节,孩子们都有一项创意作品,他们创意瓶子、创意盒子、创意小鸟……每个孩子都化作了他们自己用各式各样的材料、方法、样子制作的一只只小鸟。艺术节更是孩子们展露才艺的舞台,仅一次艺术节,就有“校园小歌手”、“舞林大会”、“器乐专场”三场音乐赛事,全校726名学生中有382位登台,今年的艺术节则通过“动态”舞台展示四场、“静态”作品展示四处使567位孩子展示自己……全面性,让孩子们有参与的意识,发现与唤醒生命的潜质,找到自己隐蔽的个性,使教育面向每一个生命个体。

面向“公德意识、学会学习、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参与”核心素养,“自然生长”课程旨在培养一个个完整的人。

友情链接

服务热线
400-811-990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运维  

京ICP备10030144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811号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