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我校将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培养有用人才”为办学理念,“以办百姓满意的学校”为基本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发现学生的价值,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扬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学生提供适合他的教育。崇尚知识,崇尚情感,崇尚奉献,为教师创造适合他的舞台;逐步丰富学校的办学特色,为社会培养“合格+特长”的学生。
二、现状分析
1. 学校概况
(1)六库镇中心完小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横断山脉纵谷地区。地处南北纵列的高黎贡山、碧罗雪山、云岭山脉之间。位于六库镇江东正东方向,距六库约三公里,直线距离约两公里。中心完小于1971年9月建校,名为六库公社东风小学;1983年9月六库公社更名为六库区;1987年9月六库区合并至六库镇更名为六库镇老六库完小;2007年9月六库镇老六库完小更名为六库镇中心完小,属一所纯寄宿制小学。自2007年,实行集中办学以来,六库镇中心完小成为六库村委会唯一一所学校,肩负着整个村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重任(全村6个自然村,14个村组,546户人家,1682人)。2017年6月建成一所幼儿园,承担辖区幼儿教育教学任务。目前,中心完小义教阶段教师27人,幼儿教师4人,具有本科学历6人,专科学历22人,中专学历3人。党员8人。11个教学班级(其中,义教阶段9个班,幼儿园2个班);学生315人(其中,幼儿班42人,一至六年级273人)。学校校园占地面积5573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245平方米。
(2)学校有一支素质较好的队伍。领导班子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求真务实,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广大教师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有着为学校的发展努力奋进的精神。
(3)学校有着扎实开展教科研工作的传统。近年来,本着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开展了群众性教科研活动,增强了教师教科研的意识,提高了教师的研究与实践能力。
(4)学校教育工作在周边地区有影响巨大,学校教育模式和管理模式已初具特色,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 制约因素
(1)学校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科任教师总体年龄偏大,平均年龄在45岁左右,接受现代教育理念、应用高科技教育装备使用能力较弱,难以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要求,很大程度影响了我校教育教学创新发展,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2)学校的组织管理还是以传统的刚性静态管理为主,管理的思想行为层面整体转化不大。需要进一步建立一种民主、创新的教育管理机制,以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意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3)学生来源不理想。缅甸边民回流子女,自发性移民子全校学生总数的30%,加之留守儿童、困难家庭子女较多,家庭教育盲区多,教育管理难度较大,带来了德育教育、行为规范教育上一系列问题。
(4)由于历史条件等因素,学校硬件设施落后,校园面积较小,学生住宿条件拥挤,教育教学所需的各种配套功能室不完善,与周边学校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三、发展目标
学校未来的发展,将努力构建爱心和谐校园,以“徳智双全、身心两健”为办学目标,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立足基础,循序渐进,发展特色。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最近限度地发挥我校的优势。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规范办学行为,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质量,增强校园文化底蕴,把学校办成设施合理,管理高效,师资优良,文明和谐,特色鲜明,让家长放心、学生舒心、社会满意的现代化农村学校。
2. 办学目标:
通过三年努力,使学校的环境进一步美化,校园文化浓厚,师资队伍优化,管理精细,促使教育教学质量跨越式提升。
3. 管理目标:
注重制度建设,坚持以制度管人。制度制定要精细化,做到逢事有人管;规范化,坚持党政方针,体现校园和谐;全员化,每个师生都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可操作化,做不到的事不要写进去。各项制度的执行要民主化,公开化,及时公布执行结果,作为以后教师晋升晋级、评先评优以及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
4. 育人目标:
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探究,不同年龄段有所侧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狠抓养成教育与文明礼仪教育,培养文明守纪,健康向上的校风,注重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特长”的人才。
四、主要措施
1. 学校管理
(1)充分发挥教代会在学校民主管理中的监督作用,完善各项制度,充分发挥各个团队等群体组织在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2)全面实行校长负责制,实行校长领导下的行政班子,分级落实,坚持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相结合的方针,建设“团结、进取、创新、奉献”的优良校风,形成六库镇中心完小的办学特色。
(3)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制度执行要公正、公平、公开,切实做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
(4)加强团结协作,注重精细化管理和目标管理,采用对实施过程与结果考核并重的做法,做到职责明确,政令畅通,实现学校工作的良性循环。
2. 队伍建设
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和、学、树、管”的干部管理思路。
和:加强干部之间的交流,合作与团结,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坚信“人和事定成”。
学:学习经贯彻“科学发展观”学好政治理论,领导策略,科研理论及业务知识。
树:不断树立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的意识甘当人民公仆,树立良好形象。
管:加强对干部队伍的培养,坚持民主评议干部,发主评议党员制度,促进干部素质的提高。
3. 教师队伍建设
(1)以十六字方针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人和为贵,奉献为先,素质为本,服务为荣”。
(2)师德教育,以“五有”规范教师的师德行为,即有先进的思想,高尚的人格,科学的头脑,渊博的知识,强烈的爱心。
(3)加强教师业务学习,鼓励支持教师参加业余进修,完善青年教师拜师结对制度,促其早日成为教学骨干。深入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努力形成浓厚的教学研讨氛围,强化校本教研力度。
(4)创造各种条件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争取新培养市级学科带头人3名以上。
4. 德育工作
(1)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初步建立适应素质教育发展要求的德育工作网络,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德育工作格局。
(2)开展校级“每月一星”,班级“每周一星”活动,完善评星制度,实行流动红旗制度,突出先进集体和优秀学生典型,促进潜能生转变。
(4)进一步完善学生素质,班级管理和班主任工作的考评激励制度。
(5)加强对红领巾执勤岗的引导,培养大批负责的“小小管理者”,逐步树立“学校是我家,爱护靠大家”的思想意识,培训学生良好的养成教育。
(6)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鼓励学生向“红领巾广播站”“校园新星校刊”投稿,利用校园文化长栏加强学生的文明教育,使学校成为学生的乐园,文明的净土。
5. 教学工作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强化教学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努力提高教学管理实效,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完成各项教育教学目标。
(2)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树立学生课堂主体,教师主导的思想,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习惯与能力,优化课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
(3)完善“常规教学管理制度”,要求教师要充分用好“四本”备课本,听课本,学习摘记本(业务学习本)作业批改记录本。
(4)加强第二课堂和学科竞赛辅导,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重视特长培养,逐渐形成“合格+特长”的人才培养模式。
(5)教育质量
①各年级巩固率保持在100%。
②各年级期中期未水平测试成绩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在全镇排位比2018年提高一位以上。
③各种竞赛夺标获奖保持在乡下小学前列水平,争取在“质”与“量”上有较大突破。
④在校生体质达标率在95%以上。
(6)新课改
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以“聚精会神抓教学,放开手脚抓质量,坚定不移抓改革,一心一意谋发展”为指导,以转变课堂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为导向,以课程改革的实施为契机,大力推进课堂创新。
根据学校与学实际,把四年级作为课堂改革的试点年级。全力打造具有六库镇中心校特色的“三段式”高效课堂模式。
6. 安全维稳工作
(1)完善门卫管理制度,学生出入证管理制度,护校队工作制度,强化安全意识,全面实行封闭式管理。
(2)定期进行校舍安全排查与不定期抽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3)加强学生安全教育与遇险自救知识培训,广泛利用班会、墙板、广播站进行教育,定期请校外法制副校长到学校上课。
(4)完善防汛、防水、防地震等紧急情况处置预案,并严格按预案执行。
五、总务后勤
(1)建设好后勤工作队伍,强化后勤部门制度,建设完善岗位责任制度和职工考核制度。
(2)完善财务管理和校产管理制度,管理好资金,做好设备的添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