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二中地处宁波市月湖南端的竹洲岛上。竹洲岛竹叶婆娑,波光潋滟,幽雅宁静、书叶留声。
北宋庆历年间被称为“庆历五先生”之一的历史名人楼郁在竹洲开办书院,名“城南书院”;南宋淳熙年间历史名人被誉为“淳熙四先生”之一的沈焕设讲舍,与其弟沈炳及金华的吕祖俭汇于竹洲讲学,名“竹洲三先生书院”;清光绪五年(1879年),知府宗源瀚办“辨志精舍”,建有讲堂厅、学子宿舍等院舍四进,设汉学、宋学、史学、舆地、算学、词章六科,创甬上开设舆地、算学等新学科先导,故宋时起,竹洲便已是兴学求知,文人荟萃之所,被誉为浙东学术中心。1912年,由宁属六县人士集议,择校址于竹洲岛,创立了“宁属县立女子师范学堂”,首任校长施园棋,从此揭开了宁波二中辉煌办学的第一页。百年来,学校八迁其址,六易其名,校名依次为“中山公学”、“宁波市市立女中”、鄞县县立女中”、“鄞县县立联中”、“宁波市市立中学”,1954年更名为“浙江省宁波第二中学”,延用至今。
学校坚持“以文化育文化人”的办学理念,着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民族伟大复兴尽责。秉承“博文约礼、实事求是” 的校训,弘扬“爱国、科学,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光大“从严求实”的校风,倡导“严爱相济、学研相成”的教风,追求“求真、求勤、求径、求高”的学风,努力规范管理,严谨治校,创新务实,与时俱进。
百年来,宁波二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爱国、科学、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培养出大批人才,学生遍及海内外。金维映(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领导人李维汉夫人)、陈逸仙(陈修良)、朱贻荫(朱枫)、杨眉山(原中共地下党宁波地委书记、中山公学校长)等革命家曾在此孜孜以求;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两院院士路甬祥,若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中国科学院院士沈自尹、李志坚,原国家建设部常务副部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部长叶如棠,世界发明女杰徐锦航,著名物理学家、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终身教授励名强,世界著名心脏医学专家、美国加州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郎祖望,著名美籍华人作家於梨华,著名旅美画家蒋铁峰、海派女作家代表苏青,作家、翻译家萧珊(巴金夫人)、原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毕玲(原国务院副总理吴学谦夫人)等一批精英曾在此手不释卷。当年政要名人如蒋介石、陈布雷、杜月笙等捐资建造的“老楼”和二棵百年大树已成为二中办学历史的见证。
建国初(1954年)宁波二中为浙江省16所重点中学之一,2005年被评为浙江省一级重点高中,2017年,被评为省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学校现已成为宁波教育的窗口学校,是全国科技体育传统校、全国示范家长学校、浙江省首批文明学校、浙江省首批示范性高中、浙江省首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浙江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宁波市文明单位、宁波市首批“数字化校园”、海军工程大学“生源基地”、教育部基础教育“课改实验区实验学校”。
学校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宁波市新课程实验样本学校。近年来学校注重内涵发展,精心打造二中教育品牌,教育、教学质量有了跨越式发展。近五年间,学生参加国家、省、市级各类学科竞赛、“三模”、体育、艺术等比赛获奖的学生逾1000人次。“三模”在全国、省、市比赛中获团体和个人优胜奖近500人次,成为二中素质教育的亮点之一。高考成绩逐年攀升,重点率、本科率连续10年保持增长趋势,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庭院式、景点式、开放式”的美丽校园成为月湖一道亮丽的风景,被誉为中国最风雅的学堂。学校现有班级24个,高一、高二、高三各8个班;全校学生1022人,教职工108人,专任教师97人,有全国和浙江省劳模2人,省特级教师2人,地市名师(学科带头人)5名,宁波市(含城区)学科骨干教师15名,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7名,全国赛课一等奖获得者7名,高级教师58人,占专任教师队伍的60%,拥有一大批省市教坛新秀、特级教师带徒学员、市卓越工程培养学员。学校以“青年教师指导委员会”、“学科指导委员会”和“高级后”培养计划等为依托,努力培养一支业务精湛、精诚团结的教师队伍,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2006年7月,经宁波市发改委批复同意学校进行校区原地改扩建。改扩建工程立足于“景点式、庭院式、精品式”校园建筑目标,采用全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风格,总投资8000万,分两期完成,一期工程“竹洲”校区于2009年1月开工建设,8月竣工,10月6日启用,与“竹洲”隔路相望的二期工程“松苑”校区于2010年3月开工,2011年7月竣工,9月启用,建成后两校区占地面积达213435.6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2012年5月10日,在原址改建的新校区成功举办百年校庆,同时举行了全国科技体育传统校授牌仪式和科技体育嘉年华活动,海内外校友、各界人士齐聚,共贺盛典时刻。校庆仪式得到了国家、省、市媒体逾20多篇报道,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提高了学校的影响力,也为学校总结办学经验、推动学校发展创造契机。
在学校新的百年里,学校秉先贤之风,承树人之责,立足新起点,开创新局面,紧紧依靠广大教职员工,勠力同心、奋发图强,构建二中特有的“双星课程模型”,以丰富的课程体现教育的选择性,倡导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的教育主张,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成长,致力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全面建设文化型、智慧型的学术高中,以更出色的成绩和高质量的教育实现自身的再次跨越,有效地服务社会、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