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服务热线:400-811-9908    帮助中心
首页>正文

为学生成长创造“新时空” ——泰州市姜堰区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侧记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理论测试竞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近日,泰州市姜堰区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竞赛接连不断。4年前,该区出台《关于组织中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为各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政策支持和组织保障,开启了打造特色实践活动课程的生动实践。

顶层设计,助力课程开发

“综合实践活动首要是课程,课程的开发实施关键在教师。因此,我们必须充分挖掘教师的课程开发潜能。”姜堰区教育局副局长林忠玲表示。

为最大程度发挥教师主动性,2016年3月,姜堰率先在全国启动建设国家课程(含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创新班,给予创新班教师区测免考、考评优先等一系列“政策红包”。

2017年8月,该区教师发展中心公布前3批创新班阶段性考核结果,包括梁徐小学教师钱璐开设的“创意思维导图创新班”等一批实践课程实验班获评“优秀”。许多和钱璐一样的普通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建设,开发了一大批可推广借鉴的精品实践课程,如东桥小学教育集团凤凰园校区教师顾晓红开设的“寻根民俗创新班”、娄庄中心小学教师金射武开设的“田园课程创新班”、城西实验学校教师夏引开设的“四维电影进课堂创新班”等。

除创新班外,该区各中小学校依托各类校外资源,联合成立了20个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地。依托基地,马庄小学的“水乡水韵”实践课程、俞垛小学的“外来务工子女家庭学习生活状况调查”调研活动、张沐初中的“遇见美好,春天里的小确幸”主题课程、蒋垛小学的“红色蒋垛”系列课程特色鲜明,深受学生喜爱。

不久前,该区出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南》,指导各校结合本校特色、师资状况等实际,对实践课程进行校本化规划,明确每个项目具体实施时间,制定相应的课程管理制度,推动课程实施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找准抓手,加速课程落地

有了课程,如何推动实施?“以项目推进为抓手。”姜堰区教师发展中心综合教研部主任王东告诉记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不以教材为主要载体,不按固定内容进行教学,而是通过主题探究、研学旅行、学生领导力培养、基地实践、电影观赏等5大项目,跨学科、动态化推进。

每逢节假日,姜堰区仲院小学的学生们都会收到一项特殊作业——和父母一起远足。与该校一样,全区其他学校也将研学旅行纳入实践活动课程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课程研修活动。小学、初中、高中各年段分别聚焦乡土乡情、县情市情和省情国情,依托地域和文化等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发自然类、历史类、科技类等多主题实践课程。

为加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落地,该区推进“学生领导力培养”项目,确定首批36所“学生领导力培养”试点学校和63个“学生领导力培养”子项目,推进公共政策类、社区与校园服务类、文化遗产保护类、公益组织创建类等课程实施,在社会服务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该区里华小学学生走村入户开展“禁烧禁抛护蓝天”宣讲,张甸初中开展“爱心义卖、圆梦蒲公英”实践活动……“项目推进为我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提供了路径和策略,锻炼了孩子们各方面的能力。”王东说。

做加减法,创新课程建设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间如何保障?姜堰创新做法,推出“灵动周三”“多彩周五”“弹性放学”“弹性作业”等举措,在学科授课时间、作业时间、评价方式等方面做好加减法。

据了解,“灵动周三”规定全区各小学每周三下午不上文化课,3节课集中联排上综合实践活动课,为每个学生创设实践体验的机会。“多彩周五”是每周五下午2节课集中联排,学校根据学生兴趣和特长,实行校级和班级社团选课走班,关注学生个体发展需求。

“在‘灵动周三’‘多彩周五’项目的挖掘上,我们不要求所有活动都开发成课程,而是立足实际,做到成熟一个项目保留一个项目,保留一个项目打造一个课程,打造一个课程形成一个特色。”林忠玲表示。

姜堰区政府每年都会拿出6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购买“弹性放学”教育服务。除1个小时公益托管服务外,还推出弹性放学实践活动服务套餐。套餐分设城乡AB两个版本,每个版本包含“强基固本”“回味经典”“张扬个性”3大模块,为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拓展了“新时空”。

为革除“只见分数不见人”弊端,姜堰率先实施“快乐游考”“变脸纸考”“自主免考”等评价办法,让学生在创新评价中感受别样惊喜。“评价制度改革更加关注人的发展,更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溱潼中心小学校长周新民认为。

“实践表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进了教育发展模式,提升了区域教育品质,让师生们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课程管理,精心组织、整体设计,不断提升课程实施水平。”该区教育局局长武晓明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运维  

京ICP备1003014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811号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