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服务热线:400-811-9908    帮助中心
首页>正文

新时代我国中小学教师国培的进展与方略

【摘要】立足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深水区。为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我国中小学教师国培必须树立精品理念,总结基层经验,瞄准突出问题,充分发挥“国培计划”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教师培训全面提质增效。“十三五”期间,我国中小学教师国培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但调查同样发现,“国培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在梳理新时代我国中小学教师国培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发展方略。

键词】中小学;教师;国培计划

作者简介王定华:国家教师教育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国际教育学院教授(北京100089)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根本在教师。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教育强国,都离不开广大教师的积极贡献。2018年,我国有各级各类专任教师1673万人,其中中小学和幼儿园专任教师1412.49万人(含义务教育阶段教师973.09万人,普通高中教师181.26万人,幼儿园教师258.14万人)。[1]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也是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中最重要的有生力量。当今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一些重大的颠覆性技术创新正在创造新产业、新业态,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机器人和智能制造技术相互融合的步伐加快。与此同时,在经济社会迅速变革、教育发展不断革新的背景下,各种社会思潮交融、交织、交锋,各种教育理论互学、互鉴、互抵,教师的诉求更加明确、更加强烈,学生的构成也更加多样、更富个性。这不仅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模式,也对教育内容方式、形态模式和学习方式方法产生着革命性影响,对教师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为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有必要树立精品国培理念,总结基层经验,瞄准突出问题,充分发挥“国培计划”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教师培训全面提质增效。

01 中小学教师国培的进展成效

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从资格走向合格、从合格走向卓越的有效途径,是教师提升素质能力的重要环节和不断实现专业成长的根本需要。在各类培训中,全国中小学教师对“国培”的知晓率已达100%。对于国培的效果,有的认为很大,有的认为一般,有的则认为不大。究竟进展怎样、成效如何?2016—2019年,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连年派出专家团队对“国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调研和指导,并要求国培承办单位在每次培训后让学员匿名评估培训效果。2017年,还委托带有“第三方”性质的专家工作组就23个中西部省份乡村教师的国培获得感,直接访谈国培各实施主体,直接听取基层教师真实心声。专家工作组达到各省(区)后,随机抽取2个县(市),前往乡村学校举行座谈会,并随机访谈那里的教师。“十三五”期间,财政部教科文司亦对“国培计划”资金使用情况和实施效果进行追踪和了解。通过多方调研,总的来看,“国培计划”在各地实施成效显著,中小学教师培训大规模开展。国培加强了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能力建设,形成了省市县三级专家团队,国培的“输血”功能正在向“造血”功能演进。各地在“国培计划”实施过程中,改革管理模式,创新工作机制,积累了成功经验。

一是管理效度明显提高。国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精心组织操作,深入研究分析,认真提炼总结。吉林省以实施“国培计划”为契机,以项目区县为核心,构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自2015年起,有效落实国培重心下移,将项目区县区分为A、B两类,提高管理效度,每年让9万余名乡村教师受益,至2019年乡村教师覆盖面接近100%。该省一直秉承示范引领、雪中送炭和促进改革的宗旨,以支持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为重点,充分发挥省级引领的“专业、专注、专管、专责”作用,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国培之路。河南省围绕国培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结合本省教师队伍建设实际,优化顶层设计、强化全过程质量管理,建立了五级联动、协同创新的工作模式,形成了“规划五级统筹、项目齐抓共管、工作共同推进、成果共建共享”的国培新格局。广东省加强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在教师培训支持服务体系方面成效显著。安徽省实行“分工合作、分职管理,按职问效、按效问责”管理制度,责任明确,便于落地。重庆市坚持“两统一融”一体化创新设计五类项目,以乡村教师能力素质为核心,以乡村教师全员培训为重点,强化一体化设计,统筹定位各类项目重点、统筹设计各类项目模式,确保了项目实施质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双向带动,多方联动”构建乡村教师支持服务体系,通过高校示范带动县域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基地学校、县域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基地学校示范带动乡镇片区教研中心,项目县市师训部门、教研部门、电教部门、中小学校幼儿园等多方协同,联合推进国培落地,逐步构建起了县域教师专业发展长效支持体系。

二是培训模式更新。国培没有固定模式,符合国家政策、遵循教育规律、可以取得实效就好。湖北省沙洋县创新送培模式,促进乡村教师在引领中实践、在实践中提升、在提升中发展、在发展中聚集成果,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执行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重庆市铜梁区创新“三研三磨”递进式研课、磨课模式,聚焦乡村教师教学热点、难点问题,以研导磨、以磨促研、研磨结合,实现从理论密室到实践田野的有效过渡,磨出了知识的梯度、教师的热度、课堂的深度,形成了教与学的共振与合力。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抓实影子研修,着力能力提升,创新乡村教师培训团队跟岗实践模式,精心遴选50位骨干青年教师参加团队研修,具体组织实施了培训团队跟岗实践,通过创新设计、强化管理、制度跟进、实招推动,培育了一支用得上、干的好的本土化培训团队。长沙师范学院探索出中小学教师知识实践统整的培训模式,还创新实施了湖南省幼儿园青年精英教师培养高端研修项目。

三是培训质量明显提升。为保障国培成效,各主体单位实行顶层设计、实施过程、质量评估全过程监管。在项目设计阶段,国家层面组织专家对示范性国培项目承担机构和方案进行评审,对国培项目进行实施方案现场诊断,提出修改意见并书面反馈。在项目实施阶段,国家层面依托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强项目过程监控。在项目结束后,采取参训学员网络匿名评估等方式,分项目对培训绩效进行评估并反馈有关省份机构。安徽省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由省教育评估中心对国培绩效进行评估,公开评估结果,反馈改进意见。甘肃、内蒙古建立以资深专家为主的培训教学督导组,进驻培训点,全面监督培训方案落实。上海市、福建省实行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实行新入职教师到优质中小学校跟岗学习一年,并与教育硕士学位相衔接的培养机制。山东省适应“互联网+”新形势,进一步完善远程培训模式,加强优质培训资源共建共享。北京师范大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华东师范大学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国培方面凸显了特色。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一体化设计搭平台,多级联动促实效,建构幼儿教师专业成长。

四是增加了培训经费。“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每年对中小学教师国培计划的支持力度已稳定在每年22亿元,经费投入比启动时增长4倍。截至2019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国培计划专项经费157.84亿元,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超过1500万人次,实现了中西部农村640万教师轮训一遍。在国家示范引领下,2018年,全国省级财政性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达到19.37亿元,是2010年经费的近2.6倍。东部9省普遍加大投入,中西部23个省份中湖北、湖南、重庆、贵州的省级财政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增加超过5000万元,江西、河南、广西、新疆、青海的省级财政性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增加超过2000万元。浙江、湖南省加强经费保障,浙江明确提出教职工工资总额的3%和中小学公用经费的10%用于教师培训,湖南明确农村学校按不低于年度公用经费的8%安排教师培训经费。

02 中小学教师国培的困难问题

调研发现,“国培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难问题。

一是项目顶层设计有待优化。2010—2018年,三分之二省份在国培、省培、市培、县培、校本研修等五级培训之间的关系和相互衔接方面需要深入研究、进一步理顺。国培中西部五类项目中,送教下乡比较受学员欢迎,但置换脱产团队研修项目和网络研修培训项目效果不明显、亟待优化。网络研修项目模块设计仍然需要进一步提高。基层教师呼唤国家出台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标准和能力建设的政策措施。虽然,2018年教育部出台《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提出加强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制定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标准,实现培训、教研、电教、科研部门有机整合,继而更好地为区域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但对此尚未形成广泛共识,政策还没有全面落地。

二是培训管理机制有待完善。2015年国务院出台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要求,各省到2020年完成乡村教师360学时的全员培训,并确保培训效果。事实上,各省区进展不一,一些深度贫困地区比较集聚省份保障有质量的全覆盖,任务较重。在2019—2020年全覆盖攻坚阶段,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师训教研部门由过去主要是选送学员转变为国培项目的实施主体,不少县一时适应不了。不适应既表现在思想认识上,也表现在统筹力度上,县级的培训能力和管理经验普遍跟不上。

三是培训适需性有待提高。调研发现,部分培训院校机构在需求分析、方案研制、团队配置、资源提供、基地建设、训后指导以及与项目区县对接等方面不足,培训课程大多为理论性课程,或实践性课程也多为适合城区学校的课程,解决教师职业倦怠、心理健康教育、留守儿童关爱等培训内容缺乏。一些培训院校就一些项目搞纯网络培训,对解决乡村教师面临的突出问题帮助有限,不少参训教师反映存在“不实用”“用不上”的问题。

四是教师自主性有待激发。教师的工学矛盾比较突出。部分省份项目区县基于项目时限内完成全覆盖任务的需要,将各项目密集安排,国培实施的时间遂比较集中、密度较大,给教师教学工作造成不便,甚至是加重负担。缺乏激励措施,省级缺乏一些具体的激励措施,走在前面的“引领者”“示范者”未得到有效的激励,参训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还处于“被动推进”状态。

总的来看,随着近年来教师培训投入的增加、培训机会的增多,中小学教师对优质教师培训资源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对个性化培训需求满足的渴望越来越强。对此,仍任重道远。

03 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未来方略

党中央国务院对教师专业发展非常重视,要求以新时代教师素质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为导向,改革和加强师范教育,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实施全员轮训,突出新课程、新教材、新方法、新技术培训,强化师德教育和教学基本功训练,不断提高教师育德、课堂教学、作业与考试命题设计、实验操作和家庭教育指导等能力;进一步实施好“国培计划”,增加农村教师培训机会,加强紧缺学科教师培训。[2]国培应亟待按照中央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提高培训质量,激发教师内生动力,通过选树标杆、推广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提质,推动国培新发展。

一是以标准引领方向。近年来,教育部已经相继颁布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中小学教师校长专业标准等,作为教师校长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2017年,教育部出台了义务教育语文、数学、化学学科教学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2020年将推动其他19个学科领域的幼儿园和义务教育教师培训课程标准出台,规范和指导各地按不同能力层次开设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培训课程。同时,教育部在研制加强教师发展机构政策举措,切实推动与教研、科研、电教等部门的整合与联合。各地各部门应当进一步发挥标准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保基本、促公平,导方向、提质量。

二是以短板作为重点。服务科教兴国、乡村振兴、军民融合、区域协调发展国家战略,统筹做好本地区教师校长培训总体规划,按计划、分步骤、有质量地完成乡村教师培训全覆盖的攻坚任务。科学统筹项目区县覆盖范围,倾斜支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和国家级贫困县教师培训,尤其是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倾斜,确保新增项目区县以贫困县为主,制订省域内贫困地区教师培训扶贫专项工作方案。发挥省级项目办和培训专家团队作用,开展本地区乡村教师校长培训需求分析,对参训机会较少的乡村教师提供高水平培训。针对幼儿园办园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组织举办民办幼儿园园长专题培训,切实提升幼儿园园长规范办园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园长依法办园和安全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幼师国培项目旨在“补短板”,以师德修养、幼儿保育与教育为重点,通过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县(区)级等各级培训,加大对幼儿园教师培训力度。

三是以需求制定规划。教师是一项专业性、实践性、探索性、创新性很强的工作。教师所处的区域不同、专业背景不同、专业发展阶段不同、所在的学校生态不同,需求具有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征。因此,应当基于新教师、熟练教师、专家型教师的成长规律,分层分类设计和提供符合其专业发展阶段特性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开展教师需求调研,在培训规划上从“自上而下”转向“自下而上”,在培训项目设计上从“提供方主导”转向“需求方主导”,在培训实施过程中从“一成不变”转向“动态调整”,在培训跟踪指导方面从“短线集中”到“长线支持”。要继续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案例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增强教师参训动力,满足教师个性化学习需求。

四是以模块设置课程。将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作为教师校长国培的首要内容,设置培训课程专题,贯穿教师校长培训全过程。将师德师风、心理健康、信息技术、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等作为培训的必修内容,专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等培训项目,增强教师的师德修养、法治观念、价值认同和信息化素养。明确教师分级培训目标,开展教师能力诊断,优化教师培训内容,实施有针对性地培训,增强教师参加培训的获得感。围绕重点解决乡村教师校长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分层、分类、分科设置有针对性的培训模块内容。优化培训课程结构,实行任务驱动教学,突出教师参与,强化教师实践,确保培训类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原则上不少于50%,跟岗实践课时原则上不少于三分之一。启动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引领带动中小学教师校长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效运用于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

五是以“种子”培育团队。针对培训体系不健全、院校机构培训能力不足这一当前制约提升教师培训质量、推进教师培训专业化的瓶颈问题,以省级教师培训团队为主要对象,加强能力建设,重点为各地规划实施中小学教师培训培养专兼职培训者和骨干教师,开发提供一批优质培训课程教学资源。要创新完善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模式,为实施中西部和幼师国培项目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为各地科学有效开展教师校长培训工作做出示范。在此过程中,一方面要抓“种子”教师。强化国培计划的示范引领作用,留下一批“种子”,加强骨干培训者国内访学和国外进修力度,通过组建中小学名师工作室、特级教师流动站等形式,充分发挥教研员、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在教师常态化研修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要抓“种子”管理者。培训管理者是地方实施教师培训的关键少数。开展教师培训管理者专项培训、经验交流和培训研究,建立教师培训机构资质准入和质量评估制度,确保教师培训实效。

六是以名师开展领航。实施中小学名师名校长领航工程,通过深度学习、导师指导、示范提升等环节进行系统培养,开展每轮3年的名师名校长国培,以便他们成长得更好、在当地乃至较大区域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实施“双名工程”,帮助参训学员进一步凝练教育思想,提升教师教育教学创新能力,提升校长实践创新能力,着力培养造就一批具有鲜明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能够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教育家型卓越教师,以及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能够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教育家型卓越校长。同时,引导支持参训教师校长以深度贫困地区为重点开展教育扶贫,建立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加强对口支援、协作帮扶等社会服务,辐射带动基础教育事业发展、质量提升。

七是以创新优化项目。国培要体现“雪中送炭”,优先安排贫困县作为项目县。合理安排培训任务,减负增效,使国培更“接地气”。针对师范生置换优秀骨干教师开展培训操作难度大、部分地区甚至无法实施的问题,调整现有项目设置,适当允许地方自主创新项目。同时,推行集中培训、网络研修混合式培训方式,合理安排培训时间,有效缓解工学矛盾。针对网络研修规模过大、缺乏实效的问题,各地要合理安排研修任务,落实线下研修,遴选建设贴近乡村教师教育教学实际的网络资源,切实增强网络研修的实效性。针对乡村校园长培训缺乏有效指导的问题,按照乡村校园长“三段式”培训、送培下校诊断式培训、乡村校园长工作坊研修三种模式,指导各地结合实际,有效开展乡村校园长培训。在培训观念上坚持“重心下移”,在培训内容上坚持“深入浅出”,培训方式上坚持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真正推动教师培训与日常教研、教育教学的融合,应用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教师培训和管理的常态化,继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师培训深度融合,帮助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各方面的改革,促使教师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型教学形式。借力“互联网+”创新教师教育模式,建设一批支持教师创新能力培养的智慧教室,围绕中小学课程标准和教师日常工作需要,研发和推广教师培训在线课程,推进优质资源共享。建设网络研修社区,创新教师网络研修方式,让教师“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在线研修活动、教学实践支持成为可能。

八是以精品打造标杆。遴选具有较强学科优势、丰富培训经验、较高培训研究水平的优质培训机构承担“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重点选树、分科打造一批示范培训基地和品牌培训专业,使其成为精品培训项目的“大本营”。建设一批示范性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引导建立完善高等学校、市县教师发展中心、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校本研修一体化的教师职后发展体系。开展培训精品项目创建工作,充分发挥示范性项目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国培示范性项目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缩减承办机构数量。启动“国培示范区(校)”“国培示范专业(课)”建设,提出培训改革奋进之笔,完成培训成果得意之作,选树国培优秀工作案例,促进优质培训资源共建共享。

九是以管理改革增效。开展训前诊断、训中测评、训后跟踪。加强骨干培训者参训选派管理,为参训学员搭建训后学以致用的平台,注重参训学员培训能力提高和协作帮扶意识。聚焦培训主题,加强对参训教师的精准诊断、对症示范和对比研磨,落细落实培训环节,切实改进课堂教学,推动与校本研修的有效衔接。合理安排研修任务,切实落实线下研修要求,大力推行混合式培训,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常态化学习。落实“国培计划”培训机构资质标准,开展示范性项目承担机构资质动态调整,择优遴选一批工作基础良好、专业优势突出、教师校长认可的培训机构承担任务。在各省份上报教育部、财政部规划方案评审环节,对年度绩效评估排名靠前的省份予以免评,实行审核备案制。各省在遴选培训机构环节,改革完善项目招投标机制,对绩效考评优良的单位实行2—3年周期招标。根据国家政府采购有关规定,结合培训服务特点,确定适用采购方式,优化采购流程,不断提升项目实施效率。落实项目协同申报与实施机制,鼓励具备资质的教师培训机构会同地(市)级、县(区)级教师发展中心和优质中小学幼儿园,联合申报、分工负责、协同推进项目,完善乡村教师校长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

十是以专家视导评估。2019年教育部成立了“国家教师教育专家咨询委员会”,还成立了针对各学段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指导组织。下一步,要发挥这些专家组织以及此前成立的全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专家工作组作用,加强对项目规划方案研制、项目实施过程的指导。对典型案例,加大专家解读和宣传推广力度。采取实地调研、现场指导、网络监测评估、学员匿名评估、第三方评估等多种方式,对各地各机构项目实施过程及成效进行绩效评估。调整优化中西部项目评审机制,加快实施进度,对国培项目评审的两个关键环节进行调整优化,确保国培及时部署启动、按时保质完成。

立足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必须进行整体谋划、综合推进、攻坚克难、久久为功。各地各有关方面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总结进展,明确方略,砥砺前行,谱写国培计划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张烁.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有关情况[N],人民日报,2019-2-27(12).

[2]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EB/OL].

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907/t20190708_389416.html.2019-6-23/2019-6-2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运维  

京ICP备1003014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811号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