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服务热线:400-811-9908    帮助中心
首页>正文

教师成长亟须提高“输入能力”

在教师成长过程中,“输入”必不可少。一般而言,可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被动的,来自外在要求,即主管部门认为应该要接受培训;另一方面则是主动的,来自自身需求,即自我意识到需要接受某一个领域的专业培训。

先说说外在的要求。无论是学校还是教育行政部门,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或在节假日,都会组织一系列的教师培训活动,这些活动的组织是学校管理层或者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师的成长意愿主动推进的。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培训的内容、形式也都变得更加多元。一些培训部门还实行“菜单式”培训,让教师“点餐”,这在很大程度上尊重了教师的个性化需求。这类培训,一般以专家讲座、名师案例分享、专家入校听课指导等方式进行。教师学习热情爆棚,每次培训总是边听、边记、边拍照,生怕落下什么,似乎如此便可将专家、名师的经验融入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自己也就能“成长”了。

然而,尽管教师在培训时表现出了极大的渴望和热情,但多数在培训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几乎没有什么改变。为什么?究其原因,主要是“输入能力”欠缺。诚然,专家的理念和思想都是正确的、前沿的、符合教育规律的,名师的案例也是专业的、经典的,但教师缺少“转化”的能力就会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如何将思想转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如何将典型案例嫁接移植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这是需要一种能力的。当专家、名师与教师自身缺少思维碰撞、缺少理解与内化时,“他人的”理念和经验就始终是“他人的”。

再来说一下自身的需求。如果说学校管理层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统一化的培训对于教师而言是“被动而为之”的话,那么,很多教师在发现自身的问题之后主动进行的学习,则是一种基于成长需要的主动行为。这部分教师会基于自身的问题主动寻求学习,或者从阅读开始,学习一些名师的案例,从中汲取经验;或者自费参加某些协会组织的培训活动,参加一些民间的成长团体,以开阔自己的视野,使自己获得成长。这是一种自愿的成长,是值得我们尊重的,但他们的成长也常常存在“重技能,轻理论”的问题,这主要还是实用主义思想在作怪。

当前,无论是被动培训,还是主动培训,实用主义已成为主流。读书,喜欢读教育兵法;听课,喜欢听实战经验。如此,教师所接受的培训就逐渐成为了浅表式的快餐式学习。表面上的经验获得并不能帮助教师在实质上实现成长,就像提升小学生作文水平并不能依靠“阅读优秀作文”一样,而是要挖掘和理解经验背后的东西,要从教育的源头掌握规律性的东西,这才是成长的根基所在。而且,在教师成长中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内因,是教师对教育理念的价值认同。教师的成长,究其根源还是需要提升教师自身的“输入能力”。

教师成长过程中“输入能力”薄弱的原因是什么呢?首先,就像上文所分析的,大多数教师参与培训的出发点是一致的,总想着从某些专家和名师那里获得一些“灵丹妙药”,寄希望于借助他人的指点使自己变得豁然开朗,或是想要从他人那里获得一些解决自己实际问题的策略和办法。这便是教师自我成长意识淡薄的基本表现。其次,教师自我成长能力不足,往往在教学研究中失语,总认为教学研究是一件很高深的事情,总想着借助外界的专门力量指点迷津,然后理所当然地享受专家的指导和研究成果。殊不知,真实的教研必须是基于学生的、学习的活动,而非是坐而论道的方法论。忽视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的解决,也就失去了教学研究的基本价值。因此,也就有了教师一直存在的困惑:怎么设计学习单、怎么指导有效的合作、怎么让课堂有吸引力、怎么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等,忽视这些基本问题的解决,也就失去了教学教研中的话语权。

如何提升教师自我成长的能力?其实,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进行专业的阅读和写作。这里说的阅读不仅仅是阅读那些教育案例的书籍,而是要侧重读一些思想性强的理论书籍、专业经典书籍,要提升自己对教育问题的认识水平。在阅读理论书籍之后,教育写作就是一种有效的反思方式,能促使教师自身去思考观照教育教学。它不同于文学创作,而是教师记录自己的教育故事、教育教学中的得失的写作,最终目标是实现教育教学改进。将阅读和写作有机融合在一起,并使之成为自己的生活习惯,这就足以支撑教师在自我成长的路上走得越来越远。

(作者系人大附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副校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运维  

京ICP备1003014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811号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