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时代,步入新征程。回首百年历史,我们看到教育与祖国成长同行,与时代发展同步。一代又一代的教育人,春风化雨,众志成城、砥砺奋进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有幸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从我爷爷到我爸爸,再到我,我们出生在不同的年代,但从事着同样的事业。
爷爷认为,教育是一种信念
爷爷一生秉持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爷爷退休时,当时的县教代会给爷爷不仅颁发了“光荣退休”的证书,还有一张写有“历经艰难曾不悔,只是许身孺子牛”的表彰证书。这张证书一直被爷爷珍藏着,我想这短短14个字便是对爷爷投身教育、身为人师的最大褒奖。作为党员教师,爷爷也有幸获得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和“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这正是对爷爷坚持教育、坚定信念、坚守初心最大的肯定。时至今日,每每回到农村老家,当地的人们看到爷爷都招呼他一声“老校长”,这便是爷爷最骄傲的成就,也是投身教育事业最大的回馈。
爸爸说,教育是一生坚守
1981年,我的爸爸从爷爷的手中接过了教书育人的接力棒,继续扎根于基层教育事业,深受爷爷熏陶,一直践行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理念。2018年他收到教育部颁发的乡村教师三十年荣誉证书。三十多年来父亲无怨无悔地坚守立德树人的职责和使命,有疲惫,有劳累,有艰辛,有收获,但他始终保持满腔的热情和初心。
还有一年就要退休的他,时常和我说“要坚持站好最后一班岗,因为每一个孩子都寄托着家长的希望,一个家的未来”这些话语虽然很朴实,也正因如此,他热爱学生、踏实工作、无私奉献、教书育人,才成为一位受人尊敬和爱戴的人民教师。
我认为,教育是一路传承
站在新时代的今天,我深刻地知晓了长辈们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坚守。在教育的道路上,从爷爷的自己探路、到爸爸的认真赶路,到现在我也走上了教育岗位,一家三代人在半个多世纪的传承中踏实地做好教育工作,不仅是个人的荣耀,也是家族的荣光。正如歌中所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名。”
相较于爷爷和父亲及很多老师,我还是一名新手。但是有太多的前辈给我指明了方向,树立了榜样。黄大年老师用毕生精力践行了“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铿锵誓言,李保国老师35年如一日,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还有让学生们“远方有灯、脚下有路、眼前有光”的张桂梅老师,更是有“五代为师,优良教风传百年”的卢佑诚老师一家,他们努力用青春和生命书写辉煌壮阔的人生,用羸弱的脊梁支撑着祖国的未来,托举着明天的太阳。这些身影无不印证着:教师是光,照亮了学生的生命;教师是火,点燃了学生的热情。
今年是我从教的第四年,当我同95名思想政治辅导员一起举起右手宣誓时,我知道了我要以育人为本;当我踏进校园,看到一张张充满朝气的面孔,我知道了我要与青春为伴;当学生亲切地喊我一声妙姐,我为他们处理了一个又一个学生情感、家庭问题时,我知道我要以陪伴为邻。“辅导员”三个字,对我来说,我相信对于每一位辅导员来说,都不是一个简单的称谓而已,而是一种责任,时刻督促着我们“辅”学生成长,“导”学生方向,“圆”人生梦想。
教育是一种信仰,坚守是一种态度,传承是一种力量,是仰望星空、念念不忘的追逐,是脚踏实地,初心不改的耕耘,是用心用情、春风化雨地守护。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更要把祖辈、父辈以及各位前辈的教育情怀传承好,把青年学生教育好,把立德树人落实好,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之使命。把家国情怀融进教育事业,把教育信仰融进自己的骨血,用爱铸就平凡,用心写好不凡。甘为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
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年人也加入到教书育人的伟大事业当中,我希望所有青年教师和我一起,努力做到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努力做到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携手并进,砥砺同行,让教育理想在我们的手中薪火相传。
奋斗百年路,鉴照未来奋进路;共筑教育梦,助力民族复兴梦。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大党正当青春,在党的百年华诞这一新的起点上,我们势必更坚定,势必更自信,势必更无往不胜!牢记使命、奋勇争先、潜心育人,以优异的育人成果向党献礼!
(作者:缪妙,工作单位系皖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