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服务热线:400-811-9908    帮助中心
首页>正文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调研及应对策略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通过对自身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 确立职业生涯发展目标, 选择职业, 制定相应的教育、培训和工作计划, 采取必要行动以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大学生正处于职业生涯发展的探索时期, 其间主要任务是准确了解自我、发展自我, 在学习与实践中作出尝试性的职业选择和生涯规划。由此可见, 大学时期的职业定位是否准确、职业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对于大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本研究在对上海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 对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剖析, 并针对调查结果中反映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改善大学生职业规划现状的具体策略。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分析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内容包括: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自我认识能力、环境认识能力、就业指导获取途径及学生对学校生涯辅导的满意度。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结合学生的个人特征、所学专业、家庭背景等因素,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被试, 共选取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外贸学院等高校的23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实际回收问卷1827份, 剔除无效问卷后, 剩余有效问卷1763份。

(三)结果分析

1.职业规划意识

职业规划意识是衡量学生是否具有职业生涯规划需要的依据。下表结果显示, 在谈到“是否考虑过自己的前途或工作”时, 多数被调查者都表明考虑过这样的问题, 只有4.1%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从没考虑过。尽管大部分学生都会考虑自己的前途或工作, 但是与此相应的是, 只有7.7%的被调查者表明自己在考虑工作的同时, 正在为实现目标实施相应的计划。

17表1_副本.jpg

表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统计

2.自我认识能力

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认识是合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本调查问卷主要从职业兴趣、对自身优劣势的认识来调查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

 (1)职业兴趣

如表2所示, 在对自己职业兴趣的了解程度方面, 表示不了解的学生所占比例高达58.6 %;而比较了解或非常了解的分别占4%和6.7%。

17表2_副本.jpg

表2  大学生对自身职业兴趣了解程度统计

 (2)职业发展优劣势

调查显示, 在“对自己的优劣势的了解”方面,表示不大了解的比例高达43.4 %;比较了解的占15%;而非常清楚自身优劣势的学生仅占4%。

17表3_副本.jpg

表3 大学生对自身优劣势了解程度统计

3.环境认识能力

环境认识包括对宏观经济状况、国家就业政策、社会环境及用人单位、岗位要求的认识。环境认识能力关系到学生能否结合环境特性, 有效发挥自身优势, 规避劣势。

 (1)就业市场

就业市场包括宏观经济状况、行业发展情况、政府法律法规等, 对就业市场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学生能否顺利进行职业定位。如表4所示, 比较了解的比例不到10%, 约10%的被调查者根本不了解就业市场, 绝大多数毕业生对就业市场只是有着初步的了解。

17表4_副本.jpg

表4  大学生对就业市场了解程度统计

 (2)招聘需求

对招聘需求的了解包括对用人单位及岗位要求的认识, 关系到学生能否根据自身设定的职业目标进行有效的能力准备。如表5所示, 在对用人单位招聘需求的了解方面, 约10%的被调查者表示根本不了解, 绝大多数毕业生只是处于初步了解状态, 比较了解的比例不到15%。

17表5_副本.jpg

表5  大学生对用人单位招聘需求了解程度统计

4.生涯辅导获取途径

生涯辅导的获取途径是指学生从何处获得相关的生涯辅导。大学生的生涯辅导获取途径主要包括: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学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咨询服务、辅导员等相关人员的辅导等。表6结果显示, 学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和学长指导是学生获取生涯辅导的两个主要途径, 选择比例都高达50%左右。其次, 学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咨询、校内媒体的宣传, 选择比例都达到了25 %。调查也反映出, 尽管大部分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得到了生涯辅导, 但是仍有12.9%的学生没有接触任何生涯辅导。

17表6_副本.jpg

表6 学生生涯辅导的获取途径

5.学生对学校生涯辅导的满意度

除了对学生自身情况进行调查外, 笔者还进行了生涯辅导满意度的调查, 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对生涯辅导的需求情况, 另一方面可以发现高校在生涯辅导开展过程中需要改进之处, 下表是学生对本校开展的生涯辅导工作的满意程度的结果分析。

17表7_副本.jpg

表7  学生对学校生涯辅导的满意度

由表7可知, 目前学生对学校生涯辅导工作的满意度不高。对学校生涯辅导“不满意” 和“很不满意”的学生人数都高于“非常满意”和“满意”的人数, 且对“教师指导水平” 、“形势政策讲座” 、“就业咨询指导”的满意度低于平均水平。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发现, 当前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存在生涯规划意识不强、自我认识能力较弱等问题, 而目前高校在生涯辅导方也存在着辅导内容表浅、辅导形式单一等现象。

 (一)生涯规划意识不强

大学生正处于职业探索期, 是否具有职业规划意识, 职业定位是否准确、职业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对于大学生的职业选择、生涯发展至关重要。因此, 生涯规划意识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但是, 目前很多大学生往往将职业生涯规划简单的等同于职业选择。具体表现为缺乏对职业生涯的基本认识, 生涯规划意识比较薄弱, 通常在面临择业时才匆忙询问老师、家长的意见, 希望他们告诉自己该选择哪个行业, 哪种类型的工作。本研究也显示, 尽管大部分学生都会考虑自己的前途或工作, 但不到8%的被调查者表明自己在考虑工作, 同时已经在实施计划。由此可见, 目前我国大学生普遍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 对自己职业选择考虑较少, 职业发展路径不明确。

 (二)自我认识能力较弱

自我认识是指从兴趣、价值观、能力等方面深入了解自我。本次调查显示, 目前大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较弱, 对自己的兴趣、能力没有正确的定位。主要表现为:一方面, 对就业形势、择业目标等问题则比较模糊, 不从自身兴趣出发, 不考虑自我竞争实力, 忽略职业生涯的长期发展规划;另一方面, 观念和行为相悖离。比如注重人生价值的实现, 推崇开拓进取, 但缺少奋斗精神, 疏于能力锻炼, 不愿做平凡小事等等。以上情况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大学生对自我认识不清, 或者自我定位不够准确。

(三)社会环境认识有限

了解社会环境具体指对就业形势、岗位需求及宏观经济政策的认识。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宏观的就业形势、经济发展、政策法律;中观的用人单位情况、工作岗位要求。目前, 大学生对社会环境的认识比较有限。具体表现为:在宏观环境方面, 很多大学生仍然不会主动了解国家就业政策, 忽略就业政策对于职业选择的意义;即使主动了解, 也只是略知一二。如果对宏观环境没有充分了解, 学生容易产生过于乐观或悲观的现象, 从而影响其职业发展定位, 不能进行正确的职业决策。在中观环境方面, 不少同学对企业工作环境、工作氛围、公司文化以及岗位要求等方面的了解程度不够, 这也将影响到大学生作出正确的职业决策。导致了大学生不适应用人单位的企业文化或者工作作风, 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素质、能力不甚满意。

(四)参与生涯辅导被动

学生应该成为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 从认识自我到确定目标、计划实施等一系列过程, 都直接关系到学生自身的职业生涯, 乃至整个人生的发展。因此, 学生不能够只是一味地等待学校所提供的生涯辅导, 应主动寻求发展机会, 参与生涯辅导。

目前, 高校为学生提供了多种生涯辅导途径,如开设课程讲座、提供职业测评、进行个性化咨询辅导等, 这对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学生参与生涯辅导活动的主动性普遍不高。尽管大部分学生考虑过职业发展问题,但只有少数学生在考虑工作的同时会为实现职业发展目标实施相应的计划;另外, 极少有学生会主动使用测量工具, 更缺乏寻求校外生涯辅导的意识, 甚至有不少比例学生表示没有接触到任何生涯辅导。

由此可见, 学生参与生涯辅导比较被动, 很少有学生能够主动反思自己, 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所在, 并制定计划, 为实现职业目标做好各种准备。

 (五)生涯辅导水平不高

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出现众多问题, 有着很多原因, 包括学生自身因素及外在影响因素。本次调研结果显示出, 大学生在生涯规划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他们对高校开展的生涯辅导工作满意度不高, 这些现状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我国高校生涯辅导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如生涯辅导内容不够深入、生涯辅导形式比较单一、生涯辅导教师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等。

三、改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对策

针对大学生生涯规划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我们要从提高学生自我规划意识和加强高校生涯辅导工作两方面入手, 既要强化学生自身的生涯规划意识、激发其主观能动性, 又要提高高校的生涯辅导水平、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生涯规划, 从内外两方面着手促进大学生合理职业生涯规划。

 (一)加强建设, 构建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从生涯辅导师资队伍来看, 我国高校从事生涯辅导的教师数量偏少, 专业化程度偏低, 这已成为制约生涯规划指导的瓶颈。高校应当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生涯辅导师资队伍。一方面需要改善现有师资队伍结构, 可以在学校内部选拔合适人选, 也可以引进相关领域的专家以及用人单位的资深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另一方面应注重对现有教师的培训提升, 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参加职业咨询师、心理咨询师的培训计划, 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此外, 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高校生涯辅导工作, 针对专职生涯辅导教师少, 工作量大的特点, 在人事配备上适当向就业部门倾斜, 从数量上保证学生生涯辅导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强化意识, 推进学生生涯规划前移

当前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 即认为只有毕业时或工作后才存在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 在校期间轻视知识积累、能力培养与职业发展的关系, 而高校生涯辅导工作的开展, 也存在着起步较晚的问题。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的过程, 各环节之间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 因此, 职业生涯规划并非只是临将毕业或毕业后才要面对的问题, 而是伴随着大学生入学甚至更早就应该开始思考的问题, 及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实现职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因此, 高校应强化生涯辅导意识, 把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学生的必修课, 作为就业指导课的核心内容之一, 并将生涯辅导课程纳入到学生培养计划中, 从学生进校之日起就开始对其进行持续的生涯规划教育, 帮助学生建立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正确认识。学生也应积极参与学校的生涯辅导教育活动, 制定职业生发展规划, 并按照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积累经验、提高能力, 为踏上工作岗位早做准备。

 (三)积极引导,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学校或者其它外力强加给学生的, 而是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需要的推动下, 结合社会环境及现实条件, 制定的个人职业发展方案。因此, 学生才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高校应注重引导学生的自我意识,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了解自身的兴趣爱好, 让学生产生生涯规划的强烈愿望。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生涯规划, 只有这样, 高校为学生提供的系统专业的职业教育以及生涯辅导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 学生也应积极探索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不仅仅满足于高校提供的就业指导, 还应结合自身情况, 主动寻求其它可能的渠道。

(四)科学测量, 提供个性化的生涯辅导

学生对学校提供的生涯辅导满意度较低, 原因之一是生涯辅导人员对学生的个人特质及发展需求了解的太少, 关注的太少。目前的生涯辅导课程及讲座大多覆盖面较广, 难以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为生涯辅导人员, 首先可以借助科学测量手段了解学生的人格特质。通过采用个性测试量表、资料收集、深度探究、面谈等各种科学化手段了解学生个性特征, 加深对学生的认识。其次参照测量结果, 实施个性化的生涯辅导。一方面, 可以根据个人特质测量结果, 帮助当事人确定职业偏好类型;另一方面, 根据当前的社会环境, 结合个人特征, 帮助学生深入认识自我特质及环境特征。

 (五)创造条件, 提高生涯规划指导层次

调查显示, 目前学生对高校开展的生涯辅导满意程度不高, 究其原因, 主要在于高校生涯辅导在内容上较为表浅, 在形式上比较单一, 导致生涯辅导水平不高, 生涯规划指导层次较低, 因而难以达到良好的辅导效果。因此, 高校生涯辅导人员应千方百计创造条件, 推进生涯辅导内容向纵深发展, 同时融合多样化的生涯辅导形式, 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首先要开展学生需求调查, 提高生涯辅导内容的针对性。通过开展学生需求调查, 征求学生意见, 在此基础上加强校本生涯辅导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使生涯辅导不单停留在对就业技巧、就业政策等的介绍上, 更要从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提供指导和帮助。其次要融合多元化的辅导形式, 提高生涯辅导的实效性。当前高校对学生生涯辅导方式包括辅导课程、就业讲座等。这些辅导方式各有优势, 但也有不足, 如:辅导课程的标准化程度最高, 但无法考虑个体差异性;个性化的就业咨询针对性较强, 但无法惠及每个学生。因此, 就业指导部门应尽可能提供多形式的服务,如:训练营、工作坊、实习计划、“自我发展”项目等, 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项目, 并与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结合起来, 实现标准与差异的融合、个体与全体的发展。此外, 为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层次, 就业指导部门应加强相关研究, 以研究反映现实, 服务现实, 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理论以及当前形势, 以建立合理的生涯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运维  

京ICP备1003014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811号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