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讲话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战略,升华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勾画了党和国家走向未来的宏伟图景,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内涵,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最新进展。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是贯彻十八大精神的进一步落实与深入,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必然要求,这都需要我们在深刻理解讲话的科学内涵、准确把握讲话的精神实质和以讲话精神推动实际工作上下功夫。
一、深刻认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外交、军事和党的建设等领域,在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判断、新要求,具有重要的思想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从政治上说,学习讲话对于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全社会共识,具有重要的统领作用。经历30 多年改革发展,当代中国社会改革进入攻坚时期、发展处于关键阶段的社会现实和国内外发展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在复杂的形势和艰巨的任务面前坚定发展信心、理性分析问题、妥善化解矛盾和促进事业发展,要求全党在事关党和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上必须统一认识、凝神聚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讲话能够促进广大党员干部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要求、党十八大以来中央关于治国理政的重大战略部署,以及我们所肩负的时代责任等方面形成共同认识。
从实践上说,学习讲话对于科学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突出的指导作用。推进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无论完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任务,还是有效化解利益关系调整引发的各种矛盾,都必须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必须有党员干部在思想理论上的坚定与清醒。从这样的意义上说,学习讲话能够在错综复杂的改革发展实践中,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正确分析认识复杂变化的形势,把握实践发展的正确方向,排除来自各个方面错误思想的干扰,始终高扬改革开放旗帜,不断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从方法上说,学习讲话对于增强党员干部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具有深远的导引作用。实践发展反复证明,越是形势复杂,越是矛盾突出,越是任务艰巨,就越需要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需要有全面、发展、辨证的方法论指导实践、促进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不仅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问题上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和新判断,更重要的是贯穿和体现于讲话中的科学方法论,对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解决改革发展中遇到的机遇与挑战,分析与看待社会发展中的主流和支流,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全面性、系统性,由此在思想方法上提供正确指引。
从理论上说,学习讲话对于推进理论创新,实现学以致用,具有突出的促进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在结合新的实践与新的发展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发展的过程中,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促进理论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果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做出了许多马克思主义的新思考、新认识。学习讲话能够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习、把握这些思考与认识的基础上,激励他们善于学习、富于实践、勇于创新,在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新结合,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产生新成果。
二、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思想深刻、内容丰富,就其最主要的方面看,讲话紧紧围绕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主线,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科学阐述。
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发展目标。习近平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了“中国梦”的概念,同时还对“中国梦”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内容涉及提出“中国梦”的背景、“中国梦”的内涵、实现途径、实现条件、实践进程与发展要求等内容,既为在现实实践中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定了具体的目标,也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不负历史使命、勇挑时代重担提出了现实要求。
二是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习近平在科学阐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基础上,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立场、原则与要求的性质定位;提出了“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的重要思想,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作了精辟的分析;阐明了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创新的科学认识,对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
三是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协调推进的发展要求。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目标:通过发挥以市场取向为核心的经济体制改革,增强经济发展活力;通过以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的政治体制改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通过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体制改革,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建设文化强国;通过以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和提高治理能力为重点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通过以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目标的生态文明管理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这些论述,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中对国际国内形势、促进两岸和平统一、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等重要思想一起,构成了推进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系统认识。
四是把制度建设作为解决改革发展稳定问题的根本保障。制度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特别强调的内容,习近平以“必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等生动表述,对制度建设的地位与作用做了深刻阐述,要求把中央的要求、实际的需要和实践中的新鲜经验结合起来,“制定新的制度,完善已有的制度,废止不适用的制度”。要本着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注重实体性规范和保障性规范的结合和配套,努力促进制度体系的健全与完善,而“制度一经形成,就要严格遵守,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人民日报》2013年6月19日),“不能让制度成为纸老虎、稻草人”、“不能把纪律作为一个软约束或是束之高阁的一纸空文”(《人民日报》2013年1月15日),从根本上对制度建设的思想指导、总体要求、设计重点和贯彻落实作了深刻的阐述。
五是突出强调了保持党的性质、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关键作用。围绕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党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讲话中,要求全党必须把保持党的性质、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作为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来看待。一方面,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把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作为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强调“什么时候党的纯洁性保持得好,党就更加坚强有力,党的事业就能健康发展;什么时候党的纯洁性受到影响和削弱,党的战斗力就会下降,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损失”(《人民日报》2013年3月4日);另一方面,必须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习近平在武汉召开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时的讲话中特别指出,“应该看到一些领导干部领导水平低、执政能力差,为继续深化改革埋下了许多隐患,这些必须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人民日报》2013 年7 月29 日)。而在强调保持党的性质和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问题时,习近平认为,解决好这一问题的突出要求,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以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作为衡量干部的标准,坚持通过干部自身努力和组织培养帮助促进干部成长。同时,要把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干部、注重一贯表现和全部工作的科学方法,,坚持建立完善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等作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基本要求。这些论述,为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的上述内容,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需要我们在学习领会中系统理解、总体把握。
三、重点理解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贯穿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习近平一系列重要讲话坚持和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明确了根本的立场,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一是立足中国社会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立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基本立场。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讲话中,讲得最多的是人民,讲得最深的是党同人民的关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表明了始终坚持人民主体的地位和忠实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我们必须始终皈依的基本政治立场,自觉地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联系群众、实践中依靠群众,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是我们必须秉持的优良作风,“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求是》杂志2013年第1期,第6页)。而做到这一切,习近平一方面强调必须把马克思主义这一反映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指导思想,作为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人民日报》2013年12月5日);另一方面,他深刻地揭示了我们正在推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人民日报》2013年11月30日)。因此,代表和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现实要求,就是不断推进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体现了党的利益、人民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完整统一性。
二是始终从政治上、大局上分析、把握问题的思想观点和科学方法。习近平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以政治眼光看问题,站在全局高度,着眼发展大势,表现出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发展趋势和方向的鲜明特点,并具体体现于这样几个方面。(1)坚持原则。习近平以“增强党内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坚决反对党内生活中的自由主义、好人主义”的鲜明态度(《人民日报》2013年9月25日),表明在重大原则问题上不能有任何退让,不能存回避矛盾、推卸责任的心态。同时,还必须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的问题上,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2)战略思维。善于观大势、谋大事是习近平对全党加强战略思维、增强战略定力提出的明确要求,这就告诉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和积极顺应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党和国家面临的大事,才能把握工作主动权,跟上时代前进步伐,推动事业顺利发展。(3)敢于担当。习近平把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是否“好干部”、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标尺,对当代共产党人的担当意识、使命情怀和奋斗精神予以特别的强调,体现了强烈的历史厚重感和时代责任感。(4)严明纪律。对于党员干部说来,从政治上、大局上分析、把握问题,重要的就是看他遵守、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的态度和实际行为。所以,习近平从政治上明确提出,在党的组织和党员干部中,绝不允许那些想说什么说什么、想干什么干什么、不受党纪国法约束、甚至凌驾于党章和党组织之上的特殊党员和特殊行为的存在,为严明党的纪律指明了方向。
三是注重辩证分析把握问题的思想观点与科学方法。认真分析习近平一系列重要讲话的主要内容,可以看出,讲话贯穿并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辩证思维。比如在讲到发展目标时,他总是强调要立足国情,从实际出发;讲到经济发展时,时刻不忘社会协调、统筹把握;讲到系统思维时,特别要求把握重点,注意针对性;讲到历史承接时,尤其注重顺应时代、发展创新。基于这一思想方法,在习近平一系列讲话中,提出了关于全面看待前进道路上主流和支流、大局与局部辩证关系的思想观点,关于摸着石头过河与加强顶层设计有机联系的思想观点,关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内在统一的思想观点;关于善于运用“底线思维”方法,培育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结果的思想观点;关于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观点;关于注重制度科学、完善制度体系和重在制度执行的思想观点;关于学习借鉴古今中外优秀文明成果和“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相互统一的思想观点;关于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的思想观点;关于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的思想观点等等,都闪耀着唯物主义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芒,对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科学判断形势任务,分析和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矛盾与问题,提高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四是从本质上、规律性上分析把握问题的思想观点与科学方法。在习近平一系列重要讲话中,理想信念、人民为本、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以及“打铁还需自身硬”、“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和“实干兴邦,空谈误国”等,是讲得多、经常讲的话语。其中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都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属性,反映的是本质性的问题,体现的是规律性的要求。而习近平在对待具体工作、具体问题的分析时也是这样。他在参加APEC 会议在谈到坚定改革开放信心时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在接受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媒体联合采访时表示,中国将坚定不移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宁可主动将增长速度降下来一些,也要从根本上解决经济长远发展问题;在出席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核心价值追求;在河南兰考调研时他强调,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从讲话的这些阐述中可以看出,面对复杂的形势与艰巨的发展任务,习近平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根据事物发展的本来面目认识事物发展的思想方法。而在所有这些要求中,他又特别强调,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好干部第一位的标准,认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离开了正确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就失去了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这些认识,极其深刻地体现了坚持从事物本质要求上分析、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五是以发展的、创新的眼光分析把握问题的思想观点与科学方法。习近平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着眼于发展,着眼与创新,从战略、全局、方向、长远性要求上对推进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比如在视察天津工作时他提出,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要有清醒的认识,而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征求对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决定的意见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他要求分清轻重缓急,根据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突出工作重点,抓住关键环节,明确主攻方向,“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重大问题、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找出答案,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他还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关键要有新的谋划、新的举措”,“改革,最本质的要求就是创新”(《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3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只有坚定改革信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创新发展,才能破解发展的难题,推进改革前进。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习近平在坚持以发展的、创新的眼光分析把握问题的过程中,还对发展、创新做了多方面的深刻阐述:在发展的定位上,要求时刻牢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有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的清醒意识;在发展视野上,要求站在世界发展大局和时代发展大势上谋划发展、深化改革;在发展要求上,提出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的基本思路;在发展底蕴上,坚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求必须保证发展的成果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享用。这些论述,揭示了发展与创新的深刻内涵与根本着眼点。
六是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着力学以致用的思想观点与科学方法。习近平的讲话在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 丰富与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最新建树。而在进行这样艰辛的理论创造活动的过程中,不停地增强本领的重要性,指出“要注意拓展学习领域;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又特别要求明确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既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增长解决问题的新本领”,“加强学习,根本目的是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带着问题学,拜人民为师,做到干中学、学中干,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人民日报》2013年3月2日)。依据这样的认识,他针对性地提出,必须认真对待具体实践中的执行问题,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不能让理论成为空中楼阁,不能让制度成为纸老虎、稻草人。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中,他还强调,要把抓落实作为推进改革工作的重点,真抓实干,蹄疾步稳,务求实效,阐明了任何高深的理论、缜密的计划、严格的制度、理想的目标,如果没有严格的落实和坚决的执行,都只能是一纸空文的深刻认识。这些思想和方法,对我们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实现事业发展都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作者系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副校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