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服务热线:400-811-9908    帮助中心
首页>正文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几点认识

中宣部组织编写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以下简称《读本》)已于今年6 月出版。中央要求各级党组织认真组织好《读本》的学习,把学习《读本》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原文紧密结合起来,同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同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同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不断深化对讲话精神的领会和把握,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一系列决策部署上来。遵照上述精神,本文就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谈几点初步认识。

一、放到历史大背景下认识学习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做好宣传思想工作”,要放到一个历史大背景下来认识。我们面对什么“历史大背景”?2013 年8 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坚持住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还需要我们一代一代共产党人继续作出回答。”这就是我们面对的“历史大背景”。众所周知,这是对毛泽东、邓小平反复强调的一个重大问题的重申。毛泽东、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思想十分丰富,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点:一是建设,二是巩固。建设,就是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发展;巩固,就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概括起来就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毛泽东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大贡献之一,就是他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先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条件下资本主义复辟的可能性和现实危险性问题。这是基于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原因作出的分析。内部原因是,社会主义内部绝非无冲突、无矛盾,道义完全一致,而是存在着不同性质的矛盾和斗争,正是这种矛盾斗争推动了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变化发展的方向因条件的不同而不同,这就存在资本主义复辟倒退的可能性和危险性。外部原因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同资本主义国家长期共处。共处的时间究竟有多长,据人类文化学研究资料,在欧洲,奴隶社会从公元前2600年起至公元476年,长达3076年;封建社会从公元476年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长达1164年;资本主义从1640年至今,才370年,它虽然从俄国十月革命起就开始走下坡路,但还远未到历史终结之日;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资本主义国家会处于优势,社会主义将处于劣势。两种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对立,资本主义国家必然对社会主义国家展开或战争的或和平的进攻,以达到颠覆社会主义国家的目的。而社会主义国家为了赶上和超过资本主义国家,还不可避免地要从资本主义国家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等。这样,社会主义国家就存在被外部敌对势力渗透和颠覆的危险。社会主义国家受到内外这两种危险的相互影响和作用,自身的运动、变化、发展就存在两种可能的方向:向前步入共产主义,向后倒退到资本主义。究竟朝哪个方向发展,取决于主观领导和驾驭力量。这个主观领导力量就是共产党。它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领导作用的最高表现,就是按照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要求,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所以邓小平说:“党的领导是正确还是错误,是坚强还是软弱,就看这个领导能够不能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毛泽东早就察觉到这一点。他指出:“如果我们和我们的后代不能时刻提高警惕,不能逐步提高人民群众的觉悟,社会主义教育工作做得不深不透,各级领导权不是掌握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手里,而被修正主义者所篡夺,则我国还可能要走一段资本主义复辟的道路。” 邓小平也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防止和平演变”。他在政治遗嘱中告诫全党:“帝国主义搞和平演变,把希望寄托在我们以后的几代人身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和我们全党要回答的,正是这样一个极其尖锐、极其严肃的重大政治问题。面对这种历史大背景,我们全党同志必须给历史、给后代、给人民、给革命先烈一个郑重的交待。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意义可以从多方面作出论证,但是清醒地认识这个历史大背景,勇敢地担当起政治责任,坚持批判错误思潮,坚定不移地捍卫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最根本之点。
二、从主要内容中把握精神实质
笔者通过各种主流媒体收集到习近平总书记从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到今年五四青年节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165篇重要讲话。这些重要讲话主要通过中央文件、媒体全文发表、新闻报道要点、《人民日报》评论解读四种形式发表出来。讲话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各个方面,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建等六大领域。结合笔者的专业,对十大方面的问题印象尤其深刻,即:关于坚持和创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科学发展;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激发全社会的发展动力和创造活力;关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依法治国;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关于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关于国际关系和我国外交战略;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切实提高从严管党治党的能力和水平。这十大方面在升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历史地阐明了我们事业的开创、发展历程,以及在新的征程上将往哪里走、怎么走的重大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内容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
笔者以为,贯穿这十大方面的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贯穿其中的活的灵魂和精神实质,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表达的一以贯之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即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贯穿其中的核心价值观是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践的统一。
当前思想领域有各种思潮,诸如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普世价值观、西方宪政民主等,否定党的领导,否定党的历史,否定社会主义,否定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让人感到困惑。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认真学习它,我们心里就有了“主心骨”,就可以解疑释惑、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筑牢思想根基,把住从容处置一切难题的方针、思路和原则,就有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思想武器。
三、结合高校实际抓住学习重点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行动纲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必须全面学习。在全面学习领会的基础上,结合高校实际,当下有三大方面尤其需要作深入研究。
1.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总纲。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有一个总纲,这就是2013年1月5日他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和候补委员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在这个讲话中,他紧紧抓住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渊源和历史渊源,批判了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科学社会主义根本原则对立起来的错误观点,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根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批判了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对立起来的观点,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的一个时间段,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是继承、扬弃和发展的关系,不能割断历史。这些论述以强烈的现实针对性清楚地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和历史地位。在我国重大历史转折时刻,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各种思潮相互激荡的背景下,重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和历史地位,意义极为重大。
2.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中心。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中心是全面深化改革。他提出各个领域都要贯彻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这其中有一个带根本性的观点,就是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指导改革问题,由此明确了改革的指导思想和路线方针政策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如改革的出发点问题,改革的方向、性质、目标和评价标准问题,改革的对象、动力、过程问题,改革方案的制定和领导问题,等等。在这些重大问题上,既坚持又丰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改革开放的理论。
如关于改革的根据,明确指出是我国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又适应又不适应的矛盾运动状况的要求。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或者说使其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到2020 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如关于改革的对象,是要改变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发展需要的不完善的方面。由于这些不适应、不完善的方面是整个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最基本的部分,所以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改什么、不改什么,一清二楚。习近平总书记2012 年12 月在广东考察工作时强调:“我们的改革历来就是全面的改革……问题的实质是改什么、不改什么,有些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是不改。”这表明,社会主义的改革是“改”与“不改”的统一。如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单一制国家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的国家结构形式,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等等,都是不能动摇的。动摇了其中任何一个方面,就是砍掉社会主义大厦的一根重要支柱,就可能动摇整个大厦。
如关于改革的“总的目的”,基本立场还是邓小平强调过的三个“有利于”,即“要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有利于在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这三个“有利于”作为严密的整体同时也是改革的评价标准。改革应该使社会主义因素越来越多,资本主义因素越来越少,如果改革出现了相反的情况,使党的领导地位越来越削弱甚至发生了动摇,那么改革就失败了。因此,改革要把握住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这个总问题和着力点。一切改革措施都要聚焦于三个“有利于”,用三个“有利于”来评判改革的成败得失。习近平总书记在阐释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时指出,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两句话是一个整体,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前一句规定了根本方向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其他什么道路;后一句规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指向。后一句服从和服务于第一句,如果只讲第二句,不讲第一句,就会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走偏方向。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在涉及道路、理论、制度等根本性问题上,在大是大非面前,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这里有一个问题是,多年来一些人总认为邓小平是不问姓“社”姓“资”的实用主义者,然而查遍《邓小平文选》和《邓小平年谱》,找不到任何关于“改革不问姓‘社’姓‘资’”的论述,相反邓小平多次说过,我们的改革姓“社”不姓“资”。他说:“要用上百上千的事实来回答改革开放姓‘社’不姓‘资’,有利于社会主义,不利于资本主义。”“到本世纪末,上海浦东和深圳要回答一个问题,姓‘社’不姓‘资’,两个地方都要做标兵。要回答改革开放有利于社会主义,不利于资本主义。这是个大原则。”这里有一个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关系的问题。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改革是基本路线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基本路线是管总的,管一切的。所以,改革要受基本路线的指导和制约,不能离开基本路线。在四项基本原则同改革开放的关系问题上,也一定要明确,四项基本原则是根本,是方向,是前提。邓小平说:“离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没有根,没有方向,也就谈不上贯彻党的思想路线。”进行改革,是“在坚持四项原则的基础上选择好的政策,使社会生产力得到比较快的发展”。“说我们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这不对。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是有前提的,即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坚持这四项基本原则,纠正极左就会变成‘纠正’马列主义,‘纠正’社会主义。”因此,不能孤立地讲改革而不讲四项基本原则,不能把四项基本原则当作一般性的口号提提而已,必须把它体现在具体的改革政策中。
改革的动力是人民。人民既是改革的依靠力量,又是改革成果的享有主体。要紧紧依靠人民,同时要站在人民立场上,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
改革在方法论上要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坚持“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辩证结合。 贯穿整个改革的根本精神,就是必须把坚持改革和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统一起来理解,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实践都表明,“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不实行改革开放是死路一条,搞否定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开放’也是死路一条”。
众所周知,从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解体加速时起,改革成为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等广泛领域的世界最热门术语,各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都在自己国家的社会制度内进行改革。于是,所谓国际社会、国际舆论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把国际资本主义体系的改革作为评判全球改革的唯一的、共同的准则,竭力倡导和强制推向第三世界国家。在这种国际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系列讲话具有重要的意义。
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总纲和总体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阐述了一系列重大问题,如关于中心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关于远大理想与现实目标,关于党性与人民性,关于正面宣传与舆论斗争,关于总结经验与改革创新,关于中国特色与国际比较,关于全党动手与部门负责。这些方面回答了一个时期以来意识形态领域、宣传思想工作中面临的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把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牢牢掌握在马克思主义者手里,关于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关于要有阵地意识,要敢于亮剑,批判错误观点,等等,针对性极强。当前我国思想文化领域面临新较量,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的情况更加突出,互联网促使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高校是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要联系各方面的改革和建设学深学透。
四、学习重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一要防止孤立地学习。要注意把学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联系起来学,同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和三中全会的精神联系起来学,注意把握它们之间一脉相承、一以贯之又与时俱进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二要防止学用“两张皮”,就是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学以致用。如经济领域,如果不注重以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精神为指导,通过制定、落实经济政策,采取更为切实具体的经济手段来增强和巩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解决当前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没有好好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如2014 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讨论时强调,深化国企改革是大文章,国有企业不仅不能削弱,而且还要加强,要在深化改革中自我完善,在凤凰涅槃中浴火重生。在参加安徽代表团审议时又强调,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基本政策已明确,关键是细则,成败也在细则。要吸取过去国企改革的经验和教训,不能在一片改革声浪中把国有资产变成谋取暴利的机会。对这些讲话精神都要认真地予以落实。
在高校,如果不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是一项极端重要工作的指示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根据学科的发展规律和以往的实践经验改革课程设置、专业设置、评估体系、评估标准,就会导致学用脱节。有专家指出,在有些高校,除了马克思主义学院讲马克思主义外,其他的学院都不讲马克思主义。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教材进不了课堂,在某些高校马克思主义已被严重边缘化,一些否定党的领导、攻击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论和活动甚至出自高校。由于领导不重视,思想麻痹,有的高校某些意识形态性很强的学科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薄弱环节,如此等等。所有这些问题均不能就事论事,而需要从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培养什么人、培养的人跟谁走和为谁服务的高度来思考应对和抓紧解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运维  

京ICP备1003014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811号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