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服务热线:400-811-9908    帮助中心
首页>正文

中小学校长如何依法治校

依法治国,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大部署,也是新一届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实践。依法治校是现代教育治理的基本特征,教育系统领导干部、中小学校长要依法行政, 不断增强治理能力,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中小学校长要依法办学依法治校
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依法治校的关键在校长。针对应试教育、唯升学率等问题,中小学校长要依据《教育法》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断加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面对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学校要与家长协调配合,保证学生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时间,不得加重其学习负担。针对校园安全问题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和应急机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加强管理,及时消除隐患,预防事故发生。中小学校长要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对他们进行社会生活指导、心理健康辅导和青春期教育,保障学生身心健康。
2.中小学校长要切实维护教师合法权益
深化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必须切实维护广大教师的合法权益,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当前,广大中小学教师对工资待遇、职称评审和随意加班加点这3件事,意见颇大。《教师法》对教师工资、津补贴、住房、医疗、退休等待遇,作出了明确的法律规定。遗憾的是,有的并没有得到贯彻落实。由于职称评审政策的变动和高级教师岗位结构的限制,使一些优秀教师即使到了退休年龄,也没有机会评审和聘任高级教师。《宪法》《劳动法》规定教师享有休息权和带薪休假的权利,可这些权利经常被无偿的加班加点所剥夺。
3.中小学校长要依法保护学生受教育权益
青少年学生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中小学校长要带领全校师生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障青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益。在优质与公平中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薄弱学校校长要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不要让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儿童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为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和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尽一份力量。
解决教育上的一系列问题,还教育一片净土,回归教育本质,坚持立德树人,必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全面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战略部署,尽快将教育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作为学校管理者,中小学校长要担负起应尽的历史使命。依法办学、依法治校,是提高中小学校长治理能力和推进治理现代化的需要,也是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需要。
(作者系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运维  

京ICP备1003014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811号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